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12555
大小:687.8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5
《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2.《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稽”,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2、 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3.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4.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12·5.宋初,地方监司
3、、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6.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商品经济取
4、代自然经济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7.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8.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将江南五万九千家“富户”迁到首都,他们的土地则转变为“官田”,由政府分租给农民耕种。此举的主要作用是A.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 B.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C.将地方财政权集中于中央政府
5、 D.有效的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9.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12·10.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A.
6、江南农业生产技术逐渐落后 B.江南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迹象C.明清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D.江南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1.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C.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D.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12.读甲午战争后中国官办和商
7、办企业情况表。据此表可知,1895~1913年间,民营企业1895~1913年设厂数(家)资本额(万元)官办和官商合办852947.6商办4659081.2合计55012028.8A.面临的发展阻力在逐渐减小 B.仍没有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C.成为当时近代化的主导力量 D.办厂规模逐渐超过官办企业13.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12·14.“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
8、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