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教案

ID:45609825

大小:14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5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及苏联解体等史实。【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具体内容,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地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注意的事项。【教学重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教学难点】苏联的解体。一、

2、新课导入播放纪录片《苏联的解体》,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存在69年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什么最终会解体?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思考二、新课讲授(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教师讲解: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教师提问:社会主义阵营是怎样扩大的?学生回答: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

3、济的轨道。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也促进了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教师引导: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的改革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那么,赫鲁晓夫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改革的呢?(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材料展示:(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

4、业相比较,差距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教师提问:赫鲁晓夫为什么要改革?学生回答:苏联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经济发展不均衡、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苏联模式严重束缚了苏联经济的发

5、展。2.教师讲解: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他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84-85页,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养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3.教师提问: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学生回答: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教师引导:1964年,赫鲁晓夫在勃列日涅夫的政变逼迫下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屮央总书记,1964-1982年

6、,勃列日涅夫也进行了改革,重点在重工业,不仅没有冲破苏联模式,反而使这一模式更僵化。4.教师提问渤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教师补充: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屮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是,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5.教师提问:比较分

7、析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有什么相似点?学生回答:内容上,都涉及经济领域;结果上,都失败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都加剧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教师引导: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此时的苏联已经病入膏肓,政治极度腐败、经济大幅下滑、民族矛盾公开尖锐化……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不改革就难以为继的历史关头。戈尔巴乔夫借鉴和吸收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经验和教训,开始对苏联社会进行一场艰难而又雄心勃勃的改革。(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材料展示:材料一1986年2月,苏共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在

8、政治报告中指出必须对苏联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改革"o1987年底的六月全会,批判了管理经济的行政指令方案,明确表示支持彻底的经济改革;基本思路是给企业放权,使企业实现“三自一全",就是完全自主经营。改革带来生产的严重破坏和经济危机,1986—1988年,年均赤字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