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教育发展

浅谈中国教育发展

ID:45602734

大小:82.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5

浅谈中国教育发展_第1页
浅谈中国教育发展_第2页
浅谈中国教育发展_第3页
浅谈中国教育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教育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教学研究•■浅谈中国教育发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姓名:年级:2010级学号:浅谈中国教育发展之教育均衡发展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生物科学(师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最简单的解释便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首先就得发展教育。没有一个国家会忽略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让教育优先发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国民,才有望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的强盛。2010年7月,屮共屮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屮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讓(2010-2020年)》。《纲要》第四章义务教育中写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

2、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这是由于教育长期发展不均衡造成,随之而来的择校问题更是严重。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父母不惜花大量的钱送孩子上好的小学,好的中学,而没钱的人便只能去普通学校。这样一來,优质的教育成了富人的专利,教育变得严重不公平,教育偏离了本来的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只有让教育均衡发展,减小校际、城乡差距,才能真正解决择校问题,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一、关于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要缩小在硬件配置上的差距,即教育基础设施上的差距。以

3、我所在的小学为例,小学在农村,校舍是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的砖瓦房,逢雨必漏,经历了98年洪水的洗礼,更是显得破【口不堪,这与城里整齐的小楼房对比是鲜叨的。每年都会有一两个有权有钱的孩子转到城里上学,留下来的只能继续在这里呆着。04年县里拨了款,建起了新的教学楼。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学校陆续配备了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教室等等。屮学最初是建在河坝边,大河涨水就没办法上课,94年搬到了小镇上,建起了教学楼,而这栋楼一用就是16年,10年地震,这栋楼也几乎成了危房。11年,介于某些农村初中生源减少,学校资源缺乏,县里将临近的三个镇的三所中

4、学一所小学并在了一起,成立住宿制中学,为那些家比较远的学生提供免费住校。缩小城乡差距,缩小校际差距,首先就要缩小城乡、校际在教育基础设施,硬件配置上的差距。在我看来,除了改建校舍,合理并校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将零散的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并校均衡的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解决了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同时•,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住校,并对困难家庭增加生活补助。当然,这一切还是要靠国家及地方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所以,切实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是未來政府需要做到的。

5、二、关于师资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可以说是匮乏的,一•个老师可能会同时上好几个班好几门不同的科目,或许还都不是他在师范院校专修的科目。比如我初中的生物课,化学老师,物理老师都给我们上过;而我的父亲,化学专业毕业生,却同时要担任数学、生物、化学、政治课的任课教师。这就是农村,虽然如今在硬件水平上缩小了城乡差距,但是在师资上差距仍然是冃大的。现在仍然存在大学专业和教学科冃不符合的现彖,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不高,学生得不到最好的教育。《纲耍》中指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索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

6、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国家在政策上要求了以农村教室为重点,提高教师素质,并通过一系列的机制來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索质。但在现实屮这些方法的执行性却不高。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现在的师范教育当中,鼓励学生未来从事基础教育,鼓励去偏远农村、山区支教。真正做的不是没有,但对于近一半的农村人口来说,真的还不够。仅我身边遇到的校师范生,给自己未来丁作的定位普遍是城市的屮小学甚至是高中,真正愿意去从事农村

7、基础教育的,很少。而大家不愿意去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理由有很多,有的是因为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不愿意去乡卜•受苦,也有的是因为农村教师待遇不高,还有的则是因为木身就不愿意从事教育事业。针对这些问题,也只有通过努力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等措施来吸引人才长期从教。既然在《纲要》中有提出相关政策,那便有望实现,让农村吸引更多的教育人才。流动机制。安徽省铜陵市从2010年开始探索教师流动机制,以区县为单位界定教师身份,逐步实现把教师从“单位人”转变为“行业人”、“系统人”。截止2012年,铜陵市已经基木实现了无

8、择校现象。这种流动机制已经在全国很多区市县得以实行,比如我家所在的成都,教师的任命令由区教育局颁发,教师的合同也是和教育局签,而在该片区的哪所学校任教,完全由教育局根据各个学校的教师需求來分配。曲此看來,相信不久的将來,校际之间软实力——师资差距会越来越小甚至消失,而择校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