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49286
大小:70.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二政治 哲学常识 第五课5.2.1 认识的根本任务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5.2.1认识的根本任务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重点】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难点】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 识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含义;真理、科学理论的含义; 理解:结合自身体验,通过对比,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列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 运用:剖析对某事物的认识过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进而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⑵能力方面: ①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教学,提高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②通过对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
2、规律的三条理由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⑶觉悟方面: 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的自觉性,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能够人本质上予以分析。复习提问: 1.在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上(或"认识世界"上)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给讲授新课作知识准备,并引出节题和本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在“认识”事物上,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认识事物的本质。那末,人们认识世界的重点是认识事物的现象,还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呢? 1.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板书)讲授新课
3、: 一.认识的根本任务(板书)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板书)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我们知道,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个在实践中由接触现象(认识事物的现象)到把握本质(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例如,我们对一所学校的认识: 首先看到的是各种现象:学校的大门、校舍、操场、校园环境、各种设施;从传达室到校长师生员工的待人接物;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活动。 时间长了,了解多了,进而对学校的校风、教育质量、办学水平作出评价。 前者就是感性认识,后者就是理性认识。图示如下
4、: 2.为什么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板书) 请同学们粗读教材第10页至13页,先了解一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的。(同学阅读、回答,教师小结。) (1).现象同本质是相互区别的。 现象同本质有什么区别呢?请看几个例子。 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在冬天或夏天烈日下,手摸户的铁板、石头和木块。 冬天感觉铁板最凉,依次是石头、木块 夏天感觉铁板最烫,依次是石头、木块 温度相同 不同物质的导热性不同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事例,但从以上已经可以看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的。 请同学们仔细阅
5、读教材第10页最后一段至11页第四段,看看教材中讲的现象和本质的区别都有哪些。(在同学回答后,出示投影或小黑板)现象本质规律(1)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事物的个别的东西是同类现象中一般东西是多变的是相对稳定的(2)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可见,现象不是本质,现象再丰富仍然是现象,感性认识不是理性认识。这当然不是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毫无关系,现象反映着本质,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人环节一个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这个问题在后面还要讲到。
6、正由于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的,所以,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小结: 从现象和本质、规律的区别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板书) 从前面举过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反映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同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相比较,哪一个更正确、更可靠呢? 冬天的铁板似乎比石头、木块的温度低,夏天的铁板似乎比石头、木块的温度高,这种由假象产生的错觉,其正确和可靠性当然无法与正确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相比。 即使感性认识是正确的可靠的,不是假象,没有错觉,那又如何呢?如例一中列举的商品经济的现象,例二中列举的热现象,虽
7、然都是真实可靠的,但是,它只是如实地反映了事物外部现象的某些方面,是多变的,而没有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当我们正确地认识了商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对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变化,企业兴衰的原因的理解就深刻得多了。我们理解了热的本质和热力学规律,对各种热现象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这里所说的理论,就是理性认识。 同学们看一下教材第12页的"比一比",请回答"两个阶段的认识有哪些不同,哪
8、个更为深刻?"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所以,认识不能停留在对现象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