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46166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4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编 写作 专题三 微案二 素材运用学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素材运用微点突破一点面结合所谓“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素材;所谓“面”,就是具有普遍性的现象。点面结合,就是由点到面或者由面到点,选用素材对写作中心进行分析。由点到面,即由对具体素材的理解引申到共性素材;由面到点,就是由对共性素材的分析引申到具体素材。点面结合,能够使论证的逻辑更加严谨,中心更加突出。示例:在中国不断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并逐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征途中,一代代有志青年将自己的成长融入到祖国的发展中去,推开历史的牵绊,抹掉岁月的不公,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砥砺前行,一路播种,一路芬芳。为响应毛主席
2、“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在人才、技术、资源短缺的境况下,30岁出头的黄旭华隐姓埋名,断绝与亲友的联系,进入与世隔绝的荒岛,将自己的青春交付给祖国的核潜艇事业。终于,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在黄旭华眼里,国即是家,纵然需要背负太多的委屈与不理解,他也要为国倾尽所有。(节选自2018年北京考生《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分析:先从“面”的角度进行分析,写一代代有志青年“将自己的发展融入到祖国的发展中去”。然后从“点”的角度,写黄旭华将青春交付核潜艇事业。点面结
3、合,表达了对“青年与祖国成长”这一话题的思考。微点突破二多材攒聚所谓多材攒聚,就是将一些能够体现写作中心的同类素材进行恰当的罗列与叠加,共同表现写作中心。叠加素材,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罗列,而应该是合理的组合。有的考生平时掌握了大量素材,在具体写作时,为了展示自己内容的丰富性,便将一些看上去有点儿联系但又缺少内在关系的素材堆砌在一起。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体现素材运用的广度,还会让整个文章的分析缺少一种严密性。如此一来,极不可取。下面举一个运用较好的例子:想到了那一张张智慧的面庞。为寻找最合适的安放地,“天眼之父”南仁东
4、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为提取青蒿素,屠呦呦40年如一日,历经近200次的失败最终取得成功;黄大年以超负荷的付出,填补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关键领域的技术空白。超凡的智慧,置于为国争光的平台,辅以执着的努力,才成就了张贴着国家符号的重器。想到了那一个个正直的名字。在身缚各种各样“绳索”的大环境下,顾准保持着头脑的清醒;在举国上下皆疯狂的时代,张志新坚持真理发出泣血的质疑与呐喊;在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大潮下,有固守良知正义、敢于向一切不合理挥刀的坚强女性王选,有“公知”代表崔永元……他们是这个
5、民族的脊梁。又想到了那一双双舞动的手。地动山摇过后,洪水肆虐之时,绿色的方阵瞬时现身,他们用血肉之躯撑起倾斜的天柱,以紧密相连的手为百姓搭起安全的环岛;炎热的烈日下,凛冽的寒风中,有身着各色工装的身影,他们手中的铁钳、瓦刀、方向盘,像极了舞台上的各种形制的乐器;还有润物无声的教师、加班加点的医生、走街串巷的快递员、扮美城市的清洁工……每个人用各有所长的双手,推动着社会的优雅徐行。(节选自2018年天津考生《“国之重器”赞》)分析:选段从三个方面对可称“国之重器”者做了具体的展开与礼赞:智者的创新、思想者的敢言、普
6、通人的奉献,具体论述每一方面时都列举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正面素材,表达了对“国之重器”具体内涵的理解,多材叠加,有力地突出了写作中心。微点突破三巧妙联系所谓联系,就是能够将一些具有相关性的素材以严谨的逻辑组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对写作中心的认识和理解。具体而言,就是由一个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话题,引出与之相关的具体素材,并以紧密的联系使这些内容合在一起。这样就会使整个论述具有清晰的条理,并能够使表达更加深刻。示例:由古至今,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百年磨难,千年积淀,漫漫的历史长河铸就了如今的中国。现在的中国,不仅有着先辈留下
7、的文化和物质瑰宝,还有着以此为基础发展来的新事物,新迹象。而这些事物正是认识当今中国的关键之处。提及中国的物质文化瑰宝,首先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就应当是万里长城了。说起长城,总不免联想到边塞战事。“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的这一首《塞下曲》描写的就是长城的萧萧夜景。还有汪遵笔下的长城:“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那么坚固,那么雄浑。除此之外,在今天,长城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是我们永不言败历史的见证。它历经风雨,却从未倒下。诚可谓:华夏文明五千载,绝代风采依旧在!分析:以对中
8、华瑰宝的思考,引出“长城”这一写作中心,具体分析时,从王昌龄的诗句,联系到汪遵的诗句,再联系到今天长城所象征的民族精神,最后表达自己的认识。微点突破四层层追问所谓层层追问,就是通过反问的形式表现写作中心。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且能够让文章表现出严谨的思路。具体运用时,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形成一系列的观点、看法,让论点层层深入。具体安排时,可以抓住素材的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