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2鸿门宴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2鸿门宴2

ID:45543643

大小:49.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2鸿门宴2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2鸿门宴2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2鸿门宴2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2鸿门宴2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2鸿门宴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2鸿门宴2《史记·项羽本纪》中太史公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将遂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1.司马迁对项羽持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对项羽是如何评价的?思路提示: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

2、有英雄的气魄及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2.后人对项羽持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对项羽是如何评价的?以下三首诗均从项羽的乌江自刎写起,但评价各异,试比较分析。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改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咏项羽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思路提示: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

3、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该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3.毛泽东曾写诗提到过项羽,他是如何看待项羽的呢?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思路提示: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

4、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4.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思路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5.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思路提示: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

5、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暴汉子!6.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思路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

6、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刘邦施计”“项伯中计”不必分开来说)“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7.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目中的“义”可作什么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思路提示:古人认为“义”,就是“宜”。《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韩愈在《原道》中则进一步解释:“行而宜之谓之义。”也就是说,人的言行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就可称为“义

7、”,反之则为“不义”。课文中曹无伤背叛刘邦向项羽告密,项羽置怀王之约于不顾而欲“击破沛公军”,范增以下犯上都可以说是“不义”。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闯帐护主等等,都可以称之为“义”。项伯救护刘邦可以称之为“义”,这一行为却违背了楚王的根本利益则又可以责之为“不义”。可见“义”是相对的,如同“骨气”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道德标准不同,“义”的内涵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抽象的“义”作为评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处世的准则。8.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

8、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此处行文轻描淡写有什么作用?思路提示:“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士气不同。张良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