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43191
大小:45.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前方教案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前方教案苏教版必修1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根据语境描摹语句含义,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句子,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前方》是一篇新入选教科书的文章,充满现代文人气息。作者从摄影作品引出联想,由离家想到人类的精神境遇,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主义关怀,行文过程中,作者
2、的目光又几次落到摄影画面上,具体的画面与展开的想象以及思考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从大处着眼,从细部入手,立足文本,品位语言,体验情境,领悟文章的主旨,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感知作者独特的视角,体悟文章的立意,并在立意上与前两篇文章进行比较;(2)在与文本对话、评点的基础上,品析语言,鉴赏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真看课文中的照片,并将看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想
3、象力和动笔能力。2、学生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成果,教师评点。很不错!大家都读出了照片丰富的内容。著名现代作家、学者、北大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先生在看到这幅照片以后也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课文(多媒体展示标题与作者以及作者简介)。(让学生课前独立思考,课堂上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受学习成功的机会。)二、合作探究,体会语言1、速读课文并思考(多媒体展示)A、本文在结构安排上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散文有何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好
4、处?B、文章共12段直接写照片上有关内容的是哪几段?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呢?参考答案:①照片+文章好处:视觉上的直观性,具有冲击力。→摄影作品“摄影散文”自由地展开联想→散文②直接写照片的1,12两段由照片切入这样看来文章分为几部分?展开联想,写感想、感触其余10段是由照片引发的联想(三部分)回到照片2、文本研习古人云:“不动笔不读书!”本专题设计了“对话栏”,那么大家的使用情况有如何呢?同学展示评点结果,注意引导学生去寻找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核心观点(多媒体)预备答案:1、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2、人生实质上
5、是一场苦旅3、人的悲剧性的实质3、问题探讨①为什么“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是作者的核心观点?参考答案:这句话有很强的统摄性(即离家的原因)如:离家走向前方是人类古老的习性;外面世界广大而且精彩;家对自己身心的压抑;还有前方对人的召唤。②全班齐读作品10—12段评点后讨论:为什么说“人生实质是一场苦旅”?(引导学生在现代文阅读时寻找关键句)注意“实质”二字的作用!参考答案:“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始终在往前走,想达到目的地而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地,苦就苦在这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始终都在路上。
6、注意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承上启下)③人的“悲剧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参考答案:“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回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间,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④文中不断提到的“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参考答案:实实在在的遮风避雨的家→实虚实结合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与归宿→虚由次类推文中的“路”和“流浪”又分别有什么其他的意思吗?参考答案:人处在离家与归家中间的求索、漂泊状态。⑤“离
7、家”与“归家”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参考答案:家是我们人生的出发点,而前方又时刻召唤我们,我们总是围绕着家进进出出。在离家与归家的进出之间,你有了精神追求,寻觅着精神家园,你的人生与众不同。⑥最后,我们尝试回答作者的问题“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参考答案/:到底是“家”还是“旷野”已经没有唯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三、小结这节课我们是由照片进入文本,在文本阅读中,首先是抓住作者的核心观点,通过理解核心语句来理解作者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感悟,“入乎其内,出乎
8、其外”,这样读文章,我们才受用。四、作业找一幅老照片,根据照片内容写一篇小作文,字数300—400字,文体不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