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43152
大小:78.8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敝:破,坏B.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竭:缺,失C.赵盾弑其君 弑:古代称臣杀君、子杀父为“弑”D.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披:披着,穿着解析:D项,披:分开。答案:D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B.C.D.解析:B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项,连词
2、,表目的/介词,“把”;D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答案:B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虽有舟舆,无所乘之C.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解析:A项,“是知也”中的“知”同“智”;C项,“阙”通“缺”;D项,“匪”同“非”。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C.夫人禀五常D.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解析:D项,“恭敬”古今意义相近,都为“端庄有礼
3、”。A项,“文章”古义为“文辞”“文饰”,今义为“著作”;B项,“绝学”古义为“抛弃学问”,今义为“失传的学问”或“高明而独到的学问”;C项,“夫人”古义为两个词,“夫”是句首发语词,不译,“人”指人们,今义是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答案:D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孟子见梁惠王》)(3)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善莫大焉!(《左传·晋灵公不君》)(4)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____________________,不作瓦砾长存。(《史通·直书》)答案:(1)小人长戚戚 (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3)过而能改 (4)宁为兰摧玉折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但愿老人能让他享受安乐,朋友能让他信任我,少年人能让他得到关爱。(2)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二、阅读鉴赏(55分)(一)课内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6分)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
6、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以兹避祸,幸获两全。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
7、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 瑕:缺点B.恶名被于千载被:遭受C.韦昭仗正于吴朝仗:依仗D.窃撰辽东之本窃:私下里解析:B项,“被”的意思是“遮覆”“流传”的意思。答案:B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直书之难”的一组是(3分)( )①若邪曲者,人之所贱②不违忤以受害也③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④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⑤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⑥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A.①④⑤ 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⑤⑥解析:①是说人们痛恨邪曲小人,与“直书之难”无关。③是说如果“直书”,许多
8、贼臣逆子、淫君乱主的罪行就会被公开,被万代责骂。排除这两句即可。答案:D9.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B.作者引用了东汉末年流行于京都洛阳的童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