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39395
大小:46.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拟行路难》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拟行路难》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1、熟悉歌行体这种体裁的特点,了解鲍照的个人生平。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3、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4、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重点: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学习难点:对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能够学以致用。问题一:鲍照,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
2、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拟行路难》首,表现了,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问题二:写作背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问题三:第一二句
3、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问题四: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问题五: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问题六: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问题七:诗人为什么是无奈和痛苦的?问题八: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呢?诗人的人生之路有怎样的艰难?拓展延伸:领悟作者的剧烈情感变化,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问题一答案:南北朝18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问题二答案: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问题三答案: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
4、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问题四答案:“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问题五答案: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我们常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
5、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问题六答案: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问题七答案: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问题八答案: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诗
6、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拓展延伸答案:处在“认命”与“不认命”的矛盾中。先似乎“认命”了,后又似乎“不认命”,最后似乎还是“认命”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