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岳麓版必修2

2019春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岳麓版必修2

ID:45538303

大小:1.01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4

2019春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2019春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2019春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2019春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2019春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春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1.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开垦、开垦、再开垦”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C.“废除余粮征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解析: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重点发展农业,开展种植玉米运动,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所以选A项;B项出现在戈尔巴乔夫时期;C项出现在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D项出现在斯大林时期。答案:A2.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改革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主B.改革了高

2、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C.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使苏联在与美国的争霸中占得优势D.破除了对斯大林的迷信解析: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否定,从而破除了对斯大林的迷信。答案:D3.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这一措施(  )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B.企业职工可以自由择业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解析: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正是美苏争霸时期,所以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

3、业上,以与美国争夺霸权。答案:C4.《论苏联的改革》中写道,“(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文章作者意在说明该改革(  )A.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B.制定政策的随意性C.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相结合D.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解析:材料中并未体现改革的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故A项错误;材料中“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体现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具有随意性,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体现出政府制定政策的绝对性

4、,并非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相结合,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农、轻、重的比例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5.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无论苏联领导人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这段材料试图说明(  )A.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遭到失败B.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根本性质不同C.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D.苏联继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

5、革,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确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苏联的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然后由“调子多高”“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等信息可知,本题选C。答案:C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见下列图片。 图1 赫鲁晓 图2 勃列日涅夫 图3 戈尔巴乔夫材料二 见下列图片。(1)图1、图2所示人物的改革有何共同点?图3所示人物的改革与前面的人物相比,有何不同点?结果怎样?(2)20世纪初到90年代,红旗从克里姆林宫升起又降落。这一升一降的原因是什么?解

6、析:第(1)问比较题,要在三位人物改革内容基础上比较。第(2)问回答十月革命的影响和苏联解体的原因。答案:(1)共同点:都在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改革;都取得一定成效;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体制;结果都失败了。不同点: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结果:陷入困境,不得不把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升:十月革命的成功,并且粉碎了英、法、美、日等国的武装干涉,使红旗升起。降:1991年底苏联解体,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落下来。这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未得到纠正的后果;也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以及长期以来西方反共势

7、力的“和平演变”战略实施的结果。基础巩固1.二战后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的苏联面临的最大的社会问题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制约经济发展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后果严重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使苏联经济不堪重负D.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分裂活动解析: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最大的社会问题。答案:A2.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

8、因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农民反对苏维埃的起义C.重工业发展过快D.粮食短缺,人们生活困难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可知促使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粮食短缺,故D项正确;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