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23546
大小:12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4
《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出卷人:党军红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每题1.5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其中“天定”的是( )A.殷周成败B.嫡庶亲疏C.分封远近D.爵位高低2、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A.军机
2、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3、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4、《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
3、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面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5、美国1787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总统与内阁之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
4、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骞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据此可知耆英( )A.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B.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C.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D.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7、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你认为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8、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
5、:“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9、下面是黄安地区民谣《青年当红军》的歌词对白。父亲:“要跟着共产党拥护苏联,打破那旧世晃革命实现,建立了苏维埃人人平权。”儿子:“我今日去参军开上前线,替工农争自由夺取政权,消灭了反动派实现共产,全中国受苦人齐把身翻。”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
6、( )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D.共御外辱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10、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1、《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A.四月提纲 B.七月流血事件 C.二月革命
7、 D.十月革命12、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B.政协会议C.民族区域自治D.村民自治13、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对台方针经历了从主张武力解放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大变化。以下史实中,最能体现这一转变的是( )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