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宁波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55133

大小:321.4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7-08-04

宁波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宁波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宁波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宁波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宁波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波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计学宁波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主要是依靠其具有准确、全面的信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向市场提供的财务报告。随着会计盈余重要性的提高,盈余成为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政府等关注的中心,公司也想尽办法对盈余进行修饰,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数量越来越多,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它是现代企业、现代市场经济,尤其是证券

2、市场发展到高级阶段不可避免的产物。因此,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就显得更加迫切。通过本文的研究,并以宁波企业上市公司为例,希望能够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正确、全面地认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质量以及企业的价值,并且希望能够对宁波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和完善会计准则提供有效的建议。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对盈余管理动机的检验上。要想断定盈余是否被管理,首先要对不含盈余管理影响的盈余做出估计,在这方面,Healy(1985)从1980年美国前250名大工业公司中筛选出94家样本公司

3、,探讨如果公司红利计划是以会计盈余为基础,那么管理当局是否尝试由可控制性应计项目及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以求增加自身的红利。结果显示,当原始盈余高于红利计划上限或低于下限时,管理当局倾向采用降低盈余的应计项目方法,利用应计项目可以在未来回转的特性,留待以后提高盈余增加红利;当原始盈余介于上下限之间时,则倾向采用提高盈余的应计项目方法。国外学者将可操纵的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表征。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一项应计项目,建立起计算模型,以此来检测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Mcnichole7Wilson(1

4、988)最早采用这一方法,证明了坏账准备这一应计项目确实被用来进行盈余管理。Tech,Wong和Rao(1998)就公司股票初始发行的折旧估计和坏账准备进行了考察。他们发现,相对于非初始发行股票公司的对照样本而言,样本公司在初始股票发行的年份和随后几年中更可能采用致使收益增加的折旧政策和坏账准备计提比率。Healy和Wahlen(1999)指出会计准则制定者很可能对哪些具体应计项目或会计方法被用来盈余管理感兴趣;通过检验特定应计项目,研究者可以为准则制定者提供直接的证据,用以说明在哪些领域准则工

5、作富有成效,哪些准则有待完善。虽然国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刚刚起步,但也有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研究结论,这些研究集中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在特殊监管政策下的盈余管理现象。到目前为止,主要是将国外的计量模型按照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进行适当的修正,并从沪深股市抽样进行实证研究,其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的存在、配股行为、保牌行为和会计准则变动前后对盈余管理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周晓苏(2004)以2000年52家微利上市公司组成微利样本组,筛选出存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10个重要的财务比率,利用数据挖掘手段对

6、财务比率之间的关联规则进行了测试。通过对照控制样本的数据,周晓苏得出了微利上市公司存在着盈余管理的结论,并指出微利上市公司更多的采用非应计利润手段来增加利润。田艳(2006)以2004年98家微利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证券市场中微利上市公司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专门研究。通过检验微利样本销售收入增长的真实性和对比微利样本与控制样本的经常性应计利润指标,证实了经常性应计利润不是微利上市公司调增其会计盈余的主要手段,而采取调整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盈余管理手段具有更强的运用偏好。同时指出微利上市公

7、司通过资产处置确认收益及收取资金占用费仍是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微利上市公司还存在利用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等盈余管理的迹象。林舒、魏明海(2000)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利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作者考察了同一时期A股上市公司的收益表现,发现在整个考察期内,样本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在IPO前两年或前一年处于最高水平,在IPO当年显著下降。这种下降主要是工业类公司在IPO前后运用盈余管理手段大幅“美化”报告收益的结果。蒋义宏(1998)对1994年~199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达到R

8、OE不小于10%而进行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从1995年起,ROE在10%~11%之间出现了高峰值,而且一年比一年高,这表明存在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资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7陈小悦、肖星、过晓燕(2000)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进行了检验,发现具有配股权的临界公司应计利润总额显著高于非临界公司,意味着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于海燕、李增泉(2001)通过考察沪市A股上市公司1999年度对资产减值政策的执行情况来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他们以仅发行A股且上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