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10312
大小:1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3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经典精讲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3讲力与物体的平衡经典精讲2开心自测题一: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在任何地方1千克力均为9.8NC.力学中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D.按力性质可分为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题二:家用吊扇对悬挂点有拉力作用,在正常转动时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与它不转动时相比()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题三:S1和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块,ma>mb,将弹簧与物块按图所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
2、使()A.S1在上,a在上B.S1在上,b在上C.S2在上,a在上D.S2在上,b在上考点梳理与金题精讲内容要求说明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6.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7.牛顿第三定律。ⅡⅡⅠⅡⅠⅡⅡ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一、力、重力、弹力1.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受力者必有施力者,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
3、用力同时存在(性质力)。(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矢量)。(5)力的种类: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核力等;根据效果命名的有压力、支持力、拉力、下滑力、向心力、恢复力等。2.关于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物体在超重、失重等状态下,重力不变(3)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4)重力作用点: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5)测量工具:测力计。条件:平衡时。3.关于弹力(1)产生: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力图恢复原状而产生。产生的条件
4、:接触、有弹性形变(挤压、拉伸、扭转)。判断弹力可用假设法。(2)作用点:作用在使物体形变的施力物体上。(3)大小:与形变成正比。由于弹力是被动力,要由主动力及运动状态确定。弹簧的弹力根据胡克定律确定:F=kx=kΔl。(4)方向:压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绳的拉力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分析弹力举例题一: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弹簧的左端栓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
5、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A.L2>L1B.L4>L3C.L1>L3D.L2=L4判断弹力题二:关于弹力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A.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B.轻绳、轻杆上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在绳、杆的直线上C.两物体相互接触可能有弹力存在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4.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处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2)产生条件:有粗糙接触面、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3)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总是与相对运动(或趋势)的方向相反。(4)
6、大小:静摩擦力f0:随运动趋势增大,变化范围07、受力分析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是解题关键,是基本功。受力分析是指分析性质力。养成按步骤分析受力的良好习惯。分析受力的步骤:1.选对象,先画出重力(场力),有发动机时考虑牵引力——主动力。2.然后“绕一圈”找接触点,依次分析弹力;3.再分析摩擦力。4.检查:是否有施力物体、是否与运动状态相符合。可以用假设法。注意:不要“张冠李戴”而画出物体施加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不要重复的画出效果力(如合力、分力、向心力、恢复力等)。题四:画出下列物体的受力示意图。三
7、受力分析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是解题关键,是基本功。受力分析是指分析性质力。养成按步骤分析受力的良好习惯。分析受力的步骤:1.选对象,先画出重力(场力),有发动机时考虑牵引力——主动力。2.然后“绕一圈”找接触点,依次分析弹力;3.再分析摩擦力。4.检查:是否有施力物体、是否与运动状态相符合。可以用假设法。注意:不要“张冠李戴”而画出物体施加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不要重复的画出效果力(如合力、分力、向心力、恢复力等)。题四:画出下列物体的受力示意图。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