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97526
大小:286.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13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一、文字材料1.2.3.4.二、表格1.2.3.4.5.6.7.一、关于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论证报告为了满足滁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根据我校的办学条件及师资队伍情况,拟在我校开办三年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应用能力的计算机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要培养方向为计算机软件设计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毕业学生至少具备该两方面中的一方面的应用能力。1.设置本专业的必要性⑴从全国范围的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设置本专业是必要的目前,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紧缺人才。根据今年全国各人才市场的统计数
2、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各人才市场的需求量均占前三位,而其中又以软件及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最为强劲,在未来五年中,我国每年需要近百万这方面的技术人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各方面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中,大量的是从事基础性技术工作、维护工作的专业人员,而并不全是高学历人才。例如,一般的程序设计人员,即所谓的程序员或软件蓝领、软件工人,未来五年这方面的需求量约25~30万人/年,国家教育部也针对这方面的需求专门推出了建立软件学院的计划以培养各种层次的软件专业人才。而就网络方面而言,从全国范围讲,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网络管理与维护人员,同样根据全国各人才市
3、场的统计数据,未来五年的需求约在20万人/年左右。根据今年东部地区人才市场的统计分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理性化,专科层次的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非常受欢迎。实际上如果非要让本科或更高层次的人才从事基础性的维护或编程工作,不仅是一种人才浪费,同时也会造成人才的不稳定,从而进一步地导致工作的不连续。⑵从滁州本地需求情况分析,设置本专业也是必要的我校是省属普通高校,立足皖东面向安徽省培养师范型与应用型人才。目前,滁州市正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目标,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
4、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工业化战略、城镇化战略、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根据滁州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为了充分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人才需求情况,我们对滁州市计划发展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局等政府部门及扬子集团、安康集团、全柴集团、天大集团等大企业进行了调查访问,同时也对数十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访问。调查表明,在未来的五年中,每年约有300多家中小企业拟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者ERP系统。同时还将有近三十家政府部门拟通过网络开展电子商务方
5、面的工作。对他们来讲,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对中小企业而言,本科以上的人才根本进不来,进来了也留不住,同时人才的使用成本也高。正如天大集团总经理所言:“我们的日常工作仅仅是一般性的维护与管理,一个合格的专科生足够了,当然你们培养的人必须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通过调查,我们得出结论,未来五年内,滁州市每年至少需要600多名计算机方面,特别是软件及网络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其中约70%需要的是专科层次的人才。因此,从立足皖东角度上讲,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滁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急需。⑶从我校发展情况分析
6、,设置本专业同样是必要的根据安徽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总思路,省教育厅已于2002年元月批准我校启动“专业本”的进程。根据教育厅总体工作布置,未来的我校——皖东学院是一所多科性并向综合性发展的高等院校,师范与非师范并存,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专业将会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从学校的总体发展思路上讲,需要大力发展应用型的专业而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调整学校的学科结构上讲,也有必要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从而进一步地完善学校的专业结构,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新需求。根据我校的发展计划,未来的五年内,信息类学科与专业将会占到学校专业总数的20%左右,学校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准
7、备工作,在师资队伍方面、实验室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先期工作。为此,从学校本身的发展角度考虑,也有必要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上所述,在我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符合当前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实际,是我省及滁州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校发展的客观需要。该专业的开设,对地方经济及我校的发展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2.设置本专业的可行性⑴相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情况本专业拟在我校现有“计算机教育”专业及信息与教育中心的基础上开设。我校“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的最初历史可以追溯到1985年,经过十八年的发展,现已建设成为一个集教学、科研与开发为一体的教学单位。在教学
8、方面,信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