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黄山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黄山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ID:45472787

大小:1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黄山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1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黄山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2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黄山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黄山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4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黄山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黄山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究《黄山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领会作者在写景中渗透的思想感情。2.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手法。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理解本文写法上突出的特点。【教学难点】比较本文与其他游记写法有什么不同。【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听写生字词:前拥后簇毫不悭吝胜境海上蓬莱丹崖贴金笙管齐鸣2.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有的可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二)导入示例一般散文,常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敏锐的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而典型的事

2、例,表现一个深刻的大主题,例如冰心的《小桔灯》。而《黄山记》却一反常俗,从浩瀚的宇宙入手,抓住雄伟壮观的黄山全景描写,在广阔的背景中抒情,以此赞颂神奇的大自然,赞颂伟大的劳动者,赞颂伟大的劳动者,赞颂伟大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宏大,以大题材反映大主题。如果说,“小中见大”的构思给人的感觉是秀美细腻,有阴柔之美。那么《黄山记》“以大见大”的手法给人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三)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简介。徐迟(1949-1996),报告文学家、诗人。浙江吴兴人。193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次年完成诗集《二十岁人》,从而进入文坛。出版有诗集《最强音》,散文集

3、《美文集》,小说特写集《狂欢之夜》等。新中国成立后,徐迟先后任《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写下大量特写、诗歌,结集为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著有诗集《美丽·神奇·丰富》、《战争·和平·进步》、《共和国的歌》,报告文学《祁连山下》等。粉碎“四人帮”后,创作发表了《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等一批报告文学,率先在文学领域中为知识分子、科学家树碑立传。他的作品不仅有诗的语言和节奏,还有诗的想象和意境,文字生动华美,感情奔放,在报告文学领域独树一帜。2.同学们自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同桌交流,教师提问。〖教学参考〗(1)全文的总起,介绍了黄山景物

4、的特色:云海、奇松、温泉、飞瀑,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2)写登天都峰的过程。(3)写在黄山之巅所见黄山的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紧扣第一部分的“奇”。(四)学习第一部分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本部分写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教师点拨、指导:总说一句是“大手笔”。立足宇宙大视野,以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想像编造出大自然创造黄山胜景的过程,化静止介绍为生机勃勃的展示。句式简洁而有气势,数字表述与恢弘场面一致,不时有奇句和诗意盎然句错杂其间。把个人的独得之感与状写景物结合起来,抓住黄山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写景时每用奇笔。把地理上的风景召唤到纸上

5、来,作动态的演出,使景物是立体的呈现。联想丰富也是突出的特点。作者娴熟自如地交替运用这些联想方式,思绪飞扬,无所不至。详见练习三解答。2.学生再次自由诵读,然后齐读。老师和同学一起划出关键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提示: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3.师生交流本段学习体会。4.小结:本文不像一

6、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给第二部分埋下伏笔,也给第三部分作铺垫。(五)学习第二部分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本部分和前一部分有何联系?学生思考后,教师点拨、指导:第二部分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呼应第一部分黄山“奇、险”的特点。2.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然后齐读。老师和同学一起划出关键句。3.师生交流本段学习体会。4.小结:写登天都峰的过程。(六)本课小结(七)布置作业1.预习第三部分。2.背诵第一部分。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本部分对“云

7、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学生思考后,教师点拨、指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2.学生再次自由诵读,然后齐读。老师和同学一起划出关键句。思考:第三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奇”在何处呢?师生交流,教师明确: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

8、么想从这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