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69191
大小:96.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课 孝文帝改革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课孝文帝改革学案新人教版【考情分析】考纲课标孝文帝改革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前预习*基础自测】1、知道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分析改革的目的?性质?2、熟记孝文帝改革在经济、政治、风俗习惯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影响。①485年,推行均田制、租调制(均田制:前提条件、目的、内容、性质、作用)②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职责、作用③整顿吏治:原因、内容、作用④迁都洛阳;原因、目的、作用⑤移风易俗与实行汉制:内容、作用3、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堂探究】材料一北魏文明太后、孝文帝改革的最
2、大特点在于,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政治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使北方地区的胡人与汉人的差别日趋缩小,以至于融为一体,这是北魏改革最为了不起的成就。——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北魏为推进“胡人的汉化进程”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材料二“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赵翼《廿二史札记》(2)依据材料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6分)【有效训练】1、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民族融合 ③先进文化的吸引 ④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对百姓巧取豪夺,民族矛盾尖锐
3、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2、《新全球史》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3、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
4、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4、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5、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6、北魏孝文帝改革
5、措施中,被孝文帝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是( )A.均田制 B.俸禄制 C.三长制 D.迁都洛阳7、右图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①任用汉族地主 ②推行三长制 ③胡汉服装融合 ④接受汉族文化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 D.③④8、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
6、时9、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迁居中原的鲜卑族劳动者陆续成为农民B.鲜卑贵族占领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人民学习了鲜卑族的畜牧业经验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结果10、下列各项对下图所示迁都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A.推动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促进了民族间的大交融 D.利于削弱士族门阀特权11、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是(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过程 C、农业化过程 D、封建化过程12、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
7、的是( )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B.制定官员的俸禄制C.颁布均田令 D.迁都洛阳1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4、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