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3

ID:45458983

大小:67.8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3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3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3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3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3一、教师指导s(一)学习目标和重点: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并有自己的主见。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3、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二)难点:1、把握作者思想感情。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二、知识背景作者简介:作者朱光潜,著名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 》和《诗论》。三、基础等级(一)积累与整合:从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

2、:1、正音:锱 铢      镞      岑      牍      下乘     蕴藉      付梓   (附:zī zhū  zú  cén  dú  chéng  yùn jiè  zǐ)2、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蕴藉———(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才高八斗———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二)你的反思:四、发展等级(一)感受与鉴赏1、解题: 咬文嚼字正象作者说的

3、“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好”。《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说说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第二部分,讲文字联

4、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二)思考与领悟1、研读“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一段,思考解决下面的问题:(1)为什么说“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根据文意加以回答:(2)苏东坡由“小龙团茶”联想到“天上小团月”是因为它们有某一共同点,这共同点是什么?(3)以下表述是否与作者原意相符:A.“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因为蓝田发生燃烧使玉石俱焚产生烟雾引起的联想。B.字的联想意义

5、因带上主观色彩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化莫测。C.科学的文字其意义需要精确,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D.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是因为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2.为什么作者认为“惟陈言之务去”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3.既然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思想情感是主导的,为什么反过来说“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4.“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 ”,这个“作”字的含义是什么? 5.结合文意与个人体会,思考并回答“联想”与“意境”之间有何联系:6.根据文意回答,“联想”“习惯”“

6、套板反应”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五、能力形成(一)应用与拓展1、结合文中的分析,你从所读古诗词中举例谈一下“推敲”的重要性和艺术性。2、 进一步从文中筛选出重点语句,加以理解 并借鉴吸收。(二)发现与创新结合个人写作情况,谈一下自己对“套板反应”的认识及克服的方法。 六、教师评价环节四的参考答案:1、(1)前者:意义固定,偏于类型;后者,意义游离,偏于个性。(2) 清茶泡在泉水里和明月照者泉水都有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3)AC不符,BD符合。2、 做到“惟陈言之务去”,才不致滑

7、入套板反应,在思想情感和语言上创新,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3、 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相随而变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导的,但语言也影响思想情感,语言上刻意创新,也能推动人们在思想情感上求新,遇事朝深一层去想。4、 是匠心独运的创作。5、由字的联想的意义形成新的意境。6、(1)、联想起于习惯,因习惯而滑入套板反应。   (2)、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故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说“木叶”导学案一、教师指导(一)学习目标和重点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

8、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二)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二、知识背景作者简介:林庚(1910—)字静希。1910年2月22日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