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5457715

大小:11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目的是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答案】A2.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均田制度的逐渐破坏B.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C.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D.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答案】C【解析】试题

2、分析:在魏晋时期因为门阀贵族占有占有奴婢,北魏均田制的做法有利于照顾门阀贵族的利益。而唐朝废除对奴婢的授田,说明了门阀贵族已经衰落,士族地主兴起,故选A。B不正确,土地总数量不可能减少。C错误,均田制在唐朝初年仍然在推行。D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奴婢地位的变化。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名师点睛】均田制指的是实行于北魏至唐朝时期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度。虽然政府把土地分给人民耕种,但是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这种做法有利于缓和矛盾,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但是无法做到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因为封建社会土地

3、私有制的存在决定了土地兼并现象的必然存在。均田制实行至唐朝后期开始终止。3.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六经”的权威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的束缚,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并不是强

4、调随意性,而是“良知”,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九渊的心学【名师点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修养论(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通过外物求”理”)“心即理”,“致良知”(通过内心的反省)共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

5、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内容①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②都是儒学的新形式③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影响①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②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4.有人指出,自秦以来,“两汉之外戚,六朝之世家,唐代之藩镇,其权尚足与君权勒,及宋而外戚,世家,藩镇无存矣——至明末而汉人之权尽亡”。材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A.与后世相比秦朝还不够专制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汉人的政治权力在不断弱化D.并未真正实现君主权力集中【答案】B点睛:由材料信息可知,

6、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从汉代到明末,君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到明末清初发展到极点。...5.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A.否定了中体西用的思想B.反映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思想D.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答案】D【解析】这里没有对“中西”之争进行讨论,谈不上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排除A。维新派是特指维新变法中形成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变法人士;而郭嵩焘是地

7、主阶级开明派,与维新派还是有较大差别,故B项错误。材料只提到要允许商民造火轮,且是郭嵩焘个人思想的体现,不能说明重商主义的思想,排除C。由题干中“1866年”这个时间看,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提到中国此时官置已经有了“一二船”,说明洋务运动已经开展了。郭嵩焘主张让商民皆造轮船,则是对洋务运动早期“自强”口号下发展官办企业思想的新发展,故D项正确。6.近代学者胡适曾赞叹说:“民国十五六年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真是六七十年所没有的新气象。”材料中的“新气象”反映出A.国民党成为广大人民的政党B.中国共产党

8、鼓励人们加入国民党C.辛亥革命实现了政治民主化D.国民革命激发了民众的政治热情【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民(国)十五六年”是1926、1927年,此时正处于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作为政治性的革命政党被大多数所倾向与关注,说明民众的政治热情高涨,这是国民革命促进了结果,D项正确。A项错误,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主体上仍是资产阶级政党;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没有体现;C项时间不符,而且辛亥革命也没有完全实现了近代政治民主化。7.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