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

ID:45452639

大小:40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

2、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25.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门阀政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的民间谚语。而到了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A.加强官僚政治B.削弱贵族集团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6.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A.万物皆有天理    B.“灵明”是良知C.人与自然的和谐  D.“天人感应”思想27.美国

3、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皇帝权力受到约束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C.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28.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国人不断启蒙的过程。时代不同,各个时期的启蒙主题各异。某时期的启蒙主题是“群(族群,即民族国家)”,而不是“己(个人)”。这是要告诉中国人: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这种启蒙思想或运动最有可能是A.明末

4、清初具有民主色彩的启蒙思想B.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C.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D.以民主、科学相号召的新文化运动29.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杨奎松说:“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莫斯科既制造了失败,也孕育了成功……”这一论断比较适用于A.遵义会议B.国民大革命C.重庆和谈D.社会主义改造30.“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赋人权B.美德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尺度D.城邦利益至上31.史学家黄邦和说:“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

5、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这表明“地理大革命”A.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C.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D.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3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到:“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反对教权主义B.反对专制统治C.反对神学世界观D.反对世俗权威33.1835年,托克维尔指出:“如果今天有一个政党试图在美国建立君主政体,那它的处境要比现在就想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6、的政党还要困难。法国的王权并没有在建立之前为自己拟定一套立法制度,所以目前只能有一个被共和制度包围的君主政体”。托克维尔意在说明A.政党是政体纷争的关键B.立法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保障C.美国共和制根基的深厚D.法国共和与君主政体的并存34.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A.经济发展出现衰退迹象B.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C.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D.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35.冷战时期的政治评论员曾经指责一些军

7、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这些评论员认识变化的背景是A.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两极格局瓦解使大国对抗的危险消失C.联合国作用的增强D.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出现新的不稳定性因素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杨奎松等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目录

8、(节选)第一章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第一节从华北交涉到淞沪抗战第二节国际社会的最初调停第三节中国争取国联的支持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