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一.客观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2.《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异姓亲族B.同姓贵族C.功臣D.先代贵族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
2、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4.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规范”是指()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5.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因为有侯王,依靠祖先保佑,天下刚刚太平,如果再分封诸国,这是在制造战争啊,想求得天下的安宁,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得天下的安宁”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长城D.统一文字6.柳宗
3、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中“优秀”是指()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利与资源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8.《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
4、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A.禹死后启继位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D.制定刑法9.羸政登上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为此他设置了()A.御史大夫B.太尉C.尚书令D.参知政事10.“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说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稳定统治秩序11.在
5、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12.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13.秦朝时期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
6、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14.《文献通考》中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C.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15.“(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
7、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B.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16.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地方豪强势力膨胀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废除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17.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
8、新措施有()①设中书门下分掌行政权②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③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④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8.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