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30179
大小:118.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文(I)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60分。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2分。)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存在?人又是什么?”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总的看法。“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A.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认识
2、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哲学是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的学说②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⑤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⑦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A.①③④⑦B.①②④⑦C.④⑦D.④⑤⑥⑦3.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
3、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5.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说法正确体现思维和存在辨证关系的是()A.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一切皆流
4、,无物长住6.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8.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
5、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9.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0.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这种观点说明()A.自然界是天地创造的B.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C.天地是万物之源D.世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1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这两个“对子”()A
6、.是并列且等量齐观的B.都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C.属于源与流的关系问题D.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2.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A.古代朴素唯物
7、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5.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受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②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③物质具有可知性④物质是有生有灭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