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29129
大小:40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合计50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的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正确,③③④不正确 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本题是复合型选择题,唯有经过了①、②、③、④项的逐项筛选,才能
2、得出正确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百家争鸣”的思想背景,②是阶级背景,③是教育背景,唯有④项中科技生产“迅速发展”不妥。故本题选D。2.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答案】C【解析】考点: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得士者存,失士者亡”说明“士”这一阶层对战国时代国家存亡具有重大影响,因为春秋战国时代争霸兼并战争频仍,各国均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3、进而能在战争和外交中取胜,这样各方面的人才便成为统治者关注的重要对象,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含义材料文字不能直接体现。3.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务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答案】A【解析】考点:孔子的教育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材料中提出的是“教育公平”,而选项中的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D
4、.经世致用,这与教育无关故可以排除;A.有教无类,这有利于让出身不同的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故此题应选A。4.孟子的名言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答案】A【解析】考点:孟子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映个人的气节,B关于人性,C关于民本,D关于仁爱,只有A符合对此言论的理解。考点:本题考查5.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A.
5、人的平等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平等【答案】C【解析】考点: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孔子、墨子和孟子等人主张“仁”“兼爱”和“仁政”,希望建立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故本题应选C项。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带有辩证法思想的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A【解析】考点: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强调的是哲学辩证法思想,这正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哲学特征,所以答案选A,
6、B项主张实现“仁政”和重视伦理道德教育,C墨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D法家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和强化君主专制统治以及倡导“以法治国”。7.韩非曾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张A.推行分封制巩固国家B.由圣贤管理国家事务C.建立平衡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联邦制D.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抓住题干中“要在中央”“四方来效”这一信息判断,韩非主张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圣人”指君主,“圣人执要”是指君主专制统治。8.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
7、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答案】A【解析】考点:百家争鸣。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中“仁”的特点和作用。孔子主张的“仁”,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希望统治者以德服人,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礼乐文明社会。故本题选A。9.《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
8、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