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04311
大小:52.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2周周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2周周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造成北宋“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规定禁军轮流驻守京城,频繁调动B.将领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C.封建专制下,皇帝严禁兵将关系过密D.统治者将兵将分开管理2.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评价正确的有( )①防止了武将夺权和地方割据 ②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 ③降低了政府办事效率 ④造成了财政困难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社会危机,其根源有(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
2、权的措施 ②不抑兼并的政策③重武轻文,地方割据严重 ④经济停滞不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史治,赢得了百姓赞誉5.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作用是( )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
3、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6.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7.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形成“保兵知警守”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B.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D.更戍法8.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
4、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 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9.下列对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表述错误的是( )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B.太学的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C.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D.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10.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请看下面两幅图片,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②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
5、②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关于青苗法,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认为)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宋会要辑稿·食货》材料二 (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数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
6、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宋史·司马光传》材料三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发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界仍然有争议: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变法派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8分)(2)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的理由。(6分)(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7、(6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冬十月丁未,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绝望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困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魏书·高祖纪》材料二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
8、,而抑民豪夺之意也。——《宋会要辑稿·食货》(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魏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12分)(2)材料二中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什么?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天全中学xx下期高二第2周周考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