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乐府诗与文人诗

两汉乐府诗与文人诗

ID:45401748

大小:1.39 MB

页数:126页

时间:2019-11-12

两汉乐府诗与文人诗_第1页
两汉乐府诗与文人诗_第2页
两汉乐府诗与文人诗_第3页
两汉乐府诗与文人诗_第4页
两汉乐府诗与文人诗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汉乐府诗与文人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两汉乐府诗与文人诗2021/10/15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1两汉乐府诗2021/10/15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2乐府的设立及其发展1976年考古发现的秦代错金青铜钟。铜钟钮一侧用小篆字体刻有“乐府”两字。考古工作者在秦乐府钟出土的地方做了进一步考证,发现这里原来是一处乐府遗址。当年这里曾建有乐府官署,官署中有专职的乐人和多种祭祖用的各种礼乐。2021/10/153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初的乐府与楚声《史记·乐记》: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樭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索隐按:过沛诗即大风

2、歌也。其辞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2021/10/154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初的乐府与楚声《汉书·礼乐志》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安世乐》。《房中乐》始于周,以乐祖先。汉初,高帝姬唐山夫人作乐词,以从帝所好,亦楚声。至孝惠二年(前193)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安世乐》,凡十六章,今录其二:丰草葽,女罗施。善何如,谁能回?大莫大,成教德;长莫长,被无极。都荔遂芳,窅窊桂华。孝奏天仪,若日月光。乘玄四龙,回驰北行。羽旄殷盛,芬哉芒芒。孝道随世,我署文章。2021/1

3、0/155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代乐府设立的时代背景汉初,统治阶级在恢复和健全国家机器、重建赋税徭役制度、恢复爵位和田宅的同时,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缓和阶级矛盾,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分发给复员军吏士卒以田宅并免除其徭役,重农抑商,释放奴隶,鼓励人口增殖。经过六七十年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好转,国家库府充实,人民生活也稍为安定。在这种情况下,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面开疆拓土,向外伸展势力,一面采用儒术,建立种种制度,来巩固他的统治。   汉武帝发动了几次战争,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在征服匈奴战争的过程中,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有机会传到中原来,并引起皇

4、帝和贵人们对“新声”的兴趣。同时,政治思想上对儒术的尊崇,制礼作乐便成为应有的设施,乐府之制便随之而设。2021/10/156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武帝乐府机构的设立班固《两都赋序》: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宣武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

5、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2021/10/157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乐府设置规模与目的规模:武帝时代的乐府,据称备员有829人,并设有令、音监、游檄等各级官吏。目的:一、制作宗庙的乐章,以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二、收集民间歌谣,了解民间对统治阶级的意见,以便采取统治的对策。2021/10/158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乐府采诗范围武帝时乐府采集的诗歌并不限于赵、代、秦、楚四地,而是北起燕、代,南至淮南、南郡,东起齐、郑,西至陇西,也就是说遍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采集地域之大,规模之大,是继周代《诗经》以后,又一次收集民间诗歌的壮举。汉乐府

6、采集到的各地民歌有:吴、楚、汝南歌诗15篇;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歌诗9篇;邯郸、河间歌诗4篇;齐、郑诗歌4篇,淮南歌诗4篇;左冯翊秦歌诗3篇;京兆尹秦歌诗5篇;河东蒲反歌诗1篇;洛阳歌诗4篇;河南周歌诗7篇;周谣歌诗75篇;周歌诗2篇;南郡歌诗5篇。采集的总数计138篇,可惜的是这些作品并没有全部流传下来。现在我们看到的汉代乐府民歌,多是后来收集到的东汉时期作品。2021/10/159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乐府的雅郑之争班固《汉书·乐志》:今汉郊庙诗颂,未有祖宗之事,八音调均,又不协于钟律。而内有掖庭才人,外有上林乐府,皆以郑声施于朝廷。《论语·卫灵

7、公》: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武》,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2021/10/1510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乐府的雅郑之争《汉书·艺文志》: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汉书·礼乐志》:高祖时,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太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古降神之乐也。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以为行步之节,犹《采荠》、《肆夏》也。乾豆上,奏《登歌》,独上歌,不以管弦乱人声,欲在位者遍闻之

8、,犹古《清庙》之歌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