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87519
大小:112.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中物理《1.7静电现象的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1(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物理《1.7静电现象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I)预习目标1.了解静电的应用和防止原理。2.会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对有害经典提出有效的防止措施。3.培养学生对经典现象的分析,以及利用静电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一、预习内容及学法指导一、静电平衡状态特点:1、2、二、导体上电荷的分布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荷分布的特点:1、2、三、尖端放电1.导体尖端电荷密度大尖端周围电场强空气中残留带电粒子剧烈运动空气电离正负电荷奔向异种电荷尖端失去电荷尖端放电2.闪电防护雷鸣电闪时在室外的人,为防雷击,应当遵从四条
2、原则.一是人体应尽量降低自己,以免作为凸出尖端而被闪电直接击中,所以人长得高还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要尽量缩小以防止因“跨步电压”造成伤害.所谓跨步电压是雷击点附近,两点间很大的电位差,如若人的两脚分得很开,分别接触相距远的两点,则两脚间便形成较大的电位差,有强电流通过人体使人受伤害.第三是不可到孤立大树下和无避雷装置的高大建筑体附近,不可手持金属体高举头顶.第四是不要进水中,因水体导电好,易遭雷击.总之,应当到较低处,双脚合拢地站立或蹲下,以减少遭遇雷的机会四、静电屏蔽1.定义:2.应用:五、静电现象的其他应用1
3、.静电除尘2.静电植绒3.静电喷涂4.静电分选5.静电复印认真阅读教材,观察教材插图,体会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导体内的电场特点,了解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和静电屏蔽现象的产生原理三、提出疑惑疑惑点疑惑内容【学习目标】1.了解静电的应用和防止原理。2.会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对有害经典提出有效的防止措施。3.培养学生对经典现象的分析,以及利用静电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静电平衡的概念,理解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难点:应用静电平衡的知识,理解静电平衡的特征,认识导体的电荷分布特点【预习检测】1、图示中,A、B都是装在绝缘柄上的导体
4、,A带正电后靠近B,发生静电感应。若取地球电势为零,则A.导体B上任意一点电势都为零B.导体B上任意一点电势都为正C.导体B上任意一点电势都为负D.导体B上右边电势为正,左边电势为负2、对于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B.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C.导体内部是外电场与感应电荷电场叠加后的合场强,其大小为零D.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不再运动3、避雷针能够避免建筑物被雷击的原因是()A.云层中带的电荷被避雷针通过导线导入大地B.避雷针的尖端向云层放电,中和了云层
5、中的电荷C.云层与避雷针发生摩擦,避雷针上产生的电荷被导入大地D.以上说法都不对【学习过程】知识:一、静电平衡状态二、导体上电荷的分布三、尖端放电四、静电屏蔽五、静电现象的其他应用例题:练习册变式:练习册合作探究:4.金属球壳原来带有电荷,而验电器原来不带电,如图所示,现将金属球壳内表面与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相连,验电器的金属箔( )A.不会张开B.一定会张开C.先张开后闭合D.可能会张开拓展提升:6.如图所示,一导体AB放在一负电荷的电场中,导体AB与大地是绝缘的,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1)比较A端和B端电势的高低.(2)比较A点和B
6、点场强大小.(3)比较A、B端外表面场强大小.(4)若A端接地,AB导体带什么电?(5)若把A端和B端用导线连接,A、B端电荷中和吗?【规律与方法总结】【当堂检测】1.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内部没有电场B.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外表面C.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的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对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桌上放两摞书,然后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放在上面,使玻璃板离开桌面2~3cm,在宽约0.5cm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把它们剪下来,放在玻璃板下面,再用一块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来回擦动,此时会看到
7、小纸人翩翩起舞.下列哪种做法能使实验效果更好:( )A.将玻璃板换成钢板B.向舞区哈一口气C.将玻璃板和地面用导线连接D.用一根火柴把舞区烤一烤3.每到夏季,我省各地纷纷进入雨季,雷雨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当我们遇到雷雨天气时,一定要注意避防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的电器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器及水龙头②不要接触天线、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带电设备③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均可正常使用④在旷野,应远离树木和电线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作业布置】1、预习2、完成练习册相关联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