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47366
大小:227.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12.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中国之史,则本纪、列传、一篇一篇,如海岸之石,乱堆错落”,只记载“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而不能使后人“鉴以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这说明A.梁启超注重运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梁启超强调修史论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C.梁启超全面否定旧史观,提倡新史观D.梁启超的史学观点为民主革命打下了基础【知识点】维新思想【试题解析】材料重在强调研究历史要做到引以为鉴,而非采用何种史学研究观点,故A项错
2、误;材料“不能使后人‘鉴以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这说明梁启超认为,研究历史必须让后人引以为鉴,就是强调修撰史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故B项正确;梁启超对传统的史学记载加以批判不等于完全否定传统的史观,故C项错误;史学研究理论的变革对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材料没有显现,故D项错误。【答案】B13.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从汉代以来,中国是一种士人政权,政府掌握在读书人手里,而读书人既不是皇帝的私人势力,也不是一个固定集团,因此这个政权是公开、开放的。而到了口口,作为皇帝私人秘书的口口口
3、加上密折,就构成了一种秘密政治。这种权力集中,也就成为了满族作为“少数人”却可以统治“大多数”的制度基础。”文中的口口口应是A.分封制B.中书省C.行省制D.军机处【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解析】分封制始于西周,不符合材料时间论述,故A项错误;中书省作为中央独立存在的行政机构,具有一定行政自主权利,故B项错误;行省制作为元朝时期普遍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皇权的加强无实质关联,故C项错误;材料“作为皇帝私人秘书的□□□加上密折,就构成了一种秘密政治”可知该机构是完全隶属于皇帝的私人机构,没有独立行
4、使权力的可能,军机处的出现正是这一时期皇权专制发展的反映,故D项正确。【答案】D14.“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与上述言论的观点最相近的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经世致用 D.存天理,灭人欲 【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解析】格物致知旨在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与材料论述不符,故A项错误;“心即理也”是宋明心学的主要观点,
5、其实质是强调人心是世界的本源和人心具有至高无上的特点,也即人的主观性远远高于客观物质,与材料论述重点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顾炎武反对理学空谈误国,脱离实际,主张经世致用,故C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主张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与材料不符,故D项不符。【答案】C15.“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是①社会上隐匿人口现象严重②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集权。
6、③逃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④建立起基层行政机构加强社会控制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苞荫之户可出”可知当时豪强地主隐匿人口现象严重,故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初期豪强地主势力膨胀,隐匿人口逃避赋税,势必影响中央集权,故②正确;封建国家赋税收入按照人头征收赋税,隐匿人口现象的猖獗,必然会减少国家收入,故③正确;材料“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旨在通过制度变革确立中央政府在赋税征收中的主导地位,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故④错误
7、,A项符合题意。【答案】A16.读图5,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中共“七大”在①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B.洋务派在②创建近代民用工业C.袁世凯在④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中国最早的民资企业在③诞生【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试题解析】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洋务派在②创建近代军事企业,故B项错误;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故C项错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产生于沿海的上海,故D项
8、正确。【答案】D1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图5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后中国人“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主要表现在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②引进机器创办近代工业③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④探索民主共和之路A.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