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21115
大小:11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II)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对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B.凡是哲学都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答案】C【解析】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A是错误的;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B说法绝对;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光明生活的路途上点亮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C适合题意;D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2.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向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答案】D【解析】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材料中的预言属于世界观范畴,采取的措施属于方法论范畴,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属于主观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B选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排除;C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方法论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二者的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和不现实的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画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③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D【解析】幸福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材料中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合理性,①说法不正确,不选;材料中的观点把物质生活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二者的关系,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②正确;材料中的观点强调了生活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有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倾向,③正确;材料中的观点没有夸大道德品质的作用,④与材料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D。【考点定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特别提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具有从属的意义,故哲学的基本派别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人,看到一片树叶,最喜欢说:啊!这里有一棵树,你看不见吗?而他看到了一棵树,又会说:树后边就是大片的森林啊,你也看不见吗?当他走到森林边看到了一丛灌木,则会蹲在灌木丛里说:这片森林怎么都是灌木啊?真没意思呀!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列观点与此一致的是()①存在即被感知②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原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考点定位】主观唯心主义。【名师点睛】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5.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属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的歌词中也蕴含着哲学思想。以下歌词中与孟子的“心之官(官:官能,作用)则思”的观点具有相同的哲学倾向的是()①真心祈祷,天佑中华,愿你平安昌盛生生不息啊(《天佑中华》)②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我的歌声里》)③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④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孟子的“心之官则思”是唯物主义观点;①“天佑中华”认为天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一切,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佛”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一切,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孟子观点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②③是唯物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一致,不符合要求,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名师点睛】不能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6.习近平同志多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①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②抛弃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③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把认识世界作为实践的最终目的的科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世界观与科学方法论的统一就在于它所有的观点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的反映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所以①和③正确,答案选C。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完全抛弃了近代形而上学的思想,而是抛弃了其中不合理的成分,继承了其中合理的成分,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门科学,其最终的目的也不是认识世界,而是改造世界,④错误。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7.xx8月,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三维透明成像技术,可以透过动物的皮肤甚至器官直接观察到细胞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该技术能让动物全身组织实现透明化,可在动物体内成像完整的神经系统或整个器官,有助于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大脑与躯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库还有望大幅减少科研所需的实验动物的数量。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来源③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④规律可以被认识和利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三维透明成像技术,说明思维可以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适合题意;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三维透明成像技术,可以透过动物的皮肤甚至器官直接观察到细胞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说明规律可以被认识和利用,④适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一种形式,②是不科学的;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不是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8.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改变规律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①选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随意改变规律。故排除。②选项题意无关,选项“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在材料中缺乏支撑.故排除。③④正确,科学认识基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指导实践顺利开展,体现了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选D。9..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这句千古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①诗人这里描写的是雪景,并不是写真的梨花开的情景,这里强调了反映客观事物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诗人把雪景想象成满树的梨花盛开,说明人们的想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③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说明想象源于作者的情感 ④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想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反映。③选项表述错误,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说明想象源于作者的实践。故排除法①④选项正确入选。选D。10.xx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保留了xx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如热爱祖国、诚实守信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文明绿色上网等。从方法论看,守则的修订()①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坚持了解放思想与突破规律相结合③坚持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②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是不能创造规律、突破规律的限制。本题中要求考生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回答吗,而④选项是从原理角度来回答的,故排除。②④选项符合题意入选。本题正确答案B。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1.近年来,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北京市道路不堪重负。为此,北京市近日提出“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北京将构建多层次轨道网和公交换乘系统,公交服务提升,积极推动“自行车回归”,发展绿色出行。北京市提出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体现了()①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提出城市道路布局理念的行动依据②在认识和改造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统一③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城市道路发展的本质和规律④人们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决定城市道路发展收到效果的程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①正确,因为北京市近日提出“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尊重了客观规律,有利于解决城市道路问题;②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只能被认识和利用;③正确,北京的做法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④错误,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选B。点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但要做到这件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规律是事物和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它看不到也摸不着,人们要想掌握客观规律就必须下一番功夫。(3)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易错点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提醒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为前提。二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定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12.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1980年开始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将废止,我国人口政策迎来一次重大调整,由过去“控制”生二孩逐渐转向“鼓励”生二孩。这说明()①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④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过去“控制”生二孩逐渐走向“鼓励”生二孩。这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认识的发展,①②适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③是错误的;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运动与静止、实践与认识1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指出,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慢慢发展到高级哺乳动物,进而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这说明()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②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③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④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A.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③【答案】A考点:世界的物质性【知识总结】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存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4.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近十年来随航天发展涌现的创造新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新技术。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重力仪为百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克的特殊环境,会使种子和微生物产生遗传变异。科学家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作为诱变因子,培育优良的生物品种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环境质量,这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②意识的能动性突破客观条件,创造出有利于人类的联系③科技创新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统一④科学家可以利用太空特殊条件,改变自然规律造福人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体现了科技创新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物质性的统一,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项中“突破客观条件”的表述是错误的;科技创新揭示的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故④项表述错误;选A。考点:规律的客观性15.xx2月5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在中国西南发现世界最早的桃核化石,通过深入的形态学研究发现,化石和现代桃核极为相似,使人类对桃子演化史的认识向前推进到距今260万年。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认识的每一次发展都会使原有认识变为谬误③桃子的演化史随主体的认识而变化④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中国科学院宣布在中国西南发现世界最早的桃核化石,说明人的意识可以认识客观世界,故①选项表述正确。通过深入的形态学研究发现,化石和现代桃核极为相似,使人类对桃子演化史的认识向前推进到距今260万年.说明人们可以追溯过去,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故④选项表述正确。②选项表述错误,原有的认识不一定变为谬误③选项表述错误,桃子的演化史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会因为主体认识的变化而变化。故本题选D。考点: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16.海洋连接世界各地,是最便利、最经济的“公路”,是“大自然设立的伟大的流通媒介”,这个“公路”一经充分利用,便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天的中国应当树立这样的意识: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这表明()①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活动会带来巨大的效益②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有意识地建立新的联系③要依据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④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海洋与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人可以有意识地建立新的联系,可以不断的去认识事物,②④适合题意;①的说法与题目无关;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是客观的,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17.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双11”促销抛出了“狮羊论”。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新经济模式已经有点狮子的味道。下列诗句与“狮羊论”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①冬霜茅枯无情去,春风草青百花开 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④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故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排除;题肢④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发展的实质 18.由高、中、基层管理者组成的金字塔状结构是传统企业的基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会导致信息失真,弱化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而现代企业管理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共享,不必通过高中低管理层逐级传递,避免了信息失真,从而增强了组织对环境变化的感应和反应能力。这表明()①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②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③优化要素的结构会增强系统的功能④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可建立新联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造性思维不能用来检校真理,①错误;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共享不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是指改变人与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关系,②不选;通过信息共享改变了原有的金字塔状管理结构而增强组织的应变能力,说明优化要素结构会增强系统功能,③正确;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共享,在企业管理中建立起来了新的联系说明了④观点,④应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考点定位】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特别提示】人不能创造联系,因为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通过改变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19.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建设京津冀、珠三角等世界级城市群,同时培育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城市群发展,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协调联动,实现城市群一体化高效发展。”由此可见,国家加快城市群建设的依据是()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②要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通过建设城市群,“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协调联动,实现城市群一体化高效发展”,体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①③正确;②错误,因为观念不能直接改造世界,实践才能改造世界;④与材料无关,材料中强调了人为事物的联系,④强调了自在事物的联系。选C。 点睛:在联系的观点上,同学们最容易出差错的有两点:一是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为此我们必须明确: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尽管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联系不可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20.面对经济新常态的种种挑战,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花好每一分钱,要做好“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准备,坚决杜绝各种铺张浪费。让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战胜困难,开创未来。该表述中蕴含的哲理有()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只要不断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④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A.①③B.③④C.①④D.①②【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既要对经济新常态的前景充满信心,又要做好“紧日子、苦日子”的困难准备,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①正确;“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的观点过于绝对,②不选;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所以“要开源节流、花好每分钱”,③正确;量变与质变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考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特别提示】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内因和外因;事物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1.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 【解析】“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说明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不能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②不选;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转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说明在认识矛盾时必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④正确。点睛: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原因在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原因在于主要方面在矛盾体中处于支配地位。22.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初步建成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六大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部署完成了78275台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这表明()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表明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实现了科技创新的目的和价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体现了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②正确且适合题意;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③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名师点睛】创新的作用涉及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人类思维和文化等方面。做题时,要仔细辨别创新推动了哪一方面的发展,以此判断创新具体的作用。只有认清对谁的作用,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23.xx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经济增长的换挡期、调整结构的阵痛期和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即“三期叠加”的局面,经济工作遇到不少两难甚至多难问题,需要远近结合,趋利避害,有效应对。这表明()①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②有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存在于无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中③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一个从差异、对立到矛盾解决的过程 ④矛盾斗争性具有相同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面对“三期叠加”的局面,经济工作遇到不少两难甚至多难问题,需要远近结合,趋利避害,有效应对,这表明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一个从差异、对立到矛盾解决的过程,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①③说法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中矛盾斗争性具有相同的形式,说法不对。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24.xx4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通过完善考核、分类指导、综合施策,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继续发挥生力军作用。这表明()①创新驱动割断了事物过去与未来的联系②创新驱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创新驱动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④创新驱动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继续发挥生力军作用。这表明创新驱动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④适合题意;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故创新驱动并未割断事物过去与未来的联系,排除①;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25.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xx2月23日,习近平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评价标准”。这与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脉相承的。“改革成效评价标准”的推出表明了()①辩证的否定是一切事物向前发展的必然环节②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规律的基本前提③改革的理论创新和改革的进程应该具有延续性和一致性④要通过实践真理的适用范围和发展真理的检验标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辩证否定观是事物对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观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改革成效评价标准”的推出表明了辩证的否定是一切事物向前发展的必然环节,改革的理论创新和改革的进程应该具有延续性和一致性。答案为A考点: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二、简答题(共3小题,共50分。)26.材料: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走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或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结合材料,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探索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过程体现的哲理。【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根据社会发展实际,解放思想,不断实现依法治国认识的发展。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我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入认识和把握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不同时期社会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不断发展。⑤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十五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是逐步积累发展的过程。 【解析】此题知识限定明确,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设问指向具体,说明我国探索依法治国方略发展过程体现的哲理,属于体现类的题。解答时,通过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从探索世界的角度,可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方面思考;从追求真理的角度,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方面结合材料分析。【考点定位】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的题。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并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出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即首先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然后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梳理作答;最后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做到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27.xx9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习近平强调,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强中美合作愈显重要。中方愿意同美方一道,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使中美关系沿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轨道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习近平指出,中美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对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繁荣都肩负重要责任。两国应该合作、可以合作的领域很多。双方要扩大和深化经贸、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加快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发展两军关系,加强在气候变化、反恐以及重大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赖斯表示,美方希望同中方进行坦诚的对话,增进互信,管控好分歧和摩擦,不让它们妨碍两国合作。美方希望同中方促进两国人民交往,深化经贸关系和其他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处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答案】①矛盾即对立统一,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处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注意中美之间存在的各自利益,积极寻找共同利益。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处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妥善处理分歧。③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处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积极寻找与美国的共同利益,加强与美国的经济对话与合作;同时也要注意到中美之间存在各自的利益,正确处理中美之间的摩擦与冲突。【解析】本题以处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矛盾分析法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我们应如何处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属于措施类试题。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主要包括: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处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点睛】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区别外延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内涵主要矛盾是一个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完整的“矛盾体”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中的其中一个方面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方法论 做工作要抓重点、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一般,侧重于办事情该怎样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侧重于看问题该怎样关键词 “重点”、“中心”、“关键”、“要害”、“突破口”、“核心问题”等“主流”、“主体”、“形势”、“性质”、“绝大多数”、“总体上说”等联系①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②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③主要矛盾当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28. 截至xx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5.09亿,较xx年底增长了85873万,一部分中学生也成了微博用户。不少家长认为,微博上一些负面偏激的语言会影响孩子,而且写微博太分心了,有必要对学生开微博进行干预。个别家长发现子女有时候上课也写微博,马上没收了手机。对于家长的干预,有的学生表示理解,也有学生表示反感。请你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就家长的做法和担忧,与家长进行一次思想沟通。【答案】①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在读书的同时也要多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②微博是一种新事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有好奇心,喜欢这一新事物很正常。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辩证地看待学生使用微博现象,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尽量减少其消极影响。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家长不必对孩子事事都进行干预,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⑤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要坚持适度原则。家长可以多尝试去理解孩子,而不能以家长权威去压制孩子的行为,同时应该把握好教育孩子尺度,过分阻止孩子接触微博,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解析】本题以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设问指向就家长的做法和担忧,与家长进行一次思想沟通,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主要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辩证的否定观;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中具体的原理和方法论,结合家长的做法和担忧,与家长进行一次思想沟通,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