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2924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3
《中美校园信息化对比分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中美校园信息化对比分析现代社会正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主要动力推动着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世界各国把教育信息化放在主要的地位,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育,作为高等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更是在经历了概念提出、概念推广、应用建设、平台建设及整体建设等多个阶段。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信息化社会”理论与“现代化”理论在学校教育领域的一个综合反映。我们都发现中国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校园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去粗取精,是我们仍需研究的课题。高等教育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的应用,世界各国都在重视高等教育
2、信息化的建设,而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则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如何进行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如何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用较低的成本和较快的速度来推进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本文以中、美两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为视点,比较分析两国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上的差异,并能为我国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启示。一.“校园信息化”的内涵在技术上,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围绕着“数字化校园”而展开的,韩东、许敏(2010.11)[1]提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万新恒(2000)[2]认为“它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其核心技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其手段,以培养
3、善于或缺、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学生为其主要目标,以校园为整个社会知识、信息的基本创新与传播中枢为其主要社会效应”。许鑫、苏新宁(2005.1)[3]给“校园信息化”提出定义:校园信息化就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础元素,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陈丽(2007)[4]也指出,校园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构成一个整体的网络虚拟空间,通过虚拟空间也即网上的校园实现管理上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就教育信息化在技术层面的基本特征而言,祝智庭(2001.2)[5]在文中写道“数字化校园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其技术依赖性将更为突出”。许
4、鑫(2002.8)[6]认为,数字校园利用全面地校园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教学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服务终端提供学生教师所需要的信息服务。二.中美校园信息化发展现状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更应该从世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势和基本特点、规律出发,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研究,才能更好地认识到高校信息化的深刻内涵,分析高校信息化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构建高校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提高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我国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从1994年真正开始的,以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正式启动为标志。现阶段,中国绝大部分高校建立了以先进的网络
5、技术和数据库为支撑的教务管理系统,学者对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研究也在这数十年当中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在对国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借鉴性研究上,2002年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共同启动了亚洲地区第一个国际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项目AsianCampusComputingSurvey(ACCS)。从分析国内研究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论文的内容可看到关于国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有一个递进过程。早期主要有,1996年《俄罗斯高等教育信心化概念》[7],到后来开始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并在分析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国外经验与我国实际建设的结合,像赵国栋(2004.2)[8]发表的《关于中国、美国和日本高等教
6、育信息化发展的比较研究》和叶松(2005.8)[9]《香港和内地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比较研究》等文章。在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内涵方面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单纯的技术层面发展到系统的观念、文化、组织、机构等层面的动态过程。万里鹏、郑建明(2003.10)[10]将高等教育信息化理解为以数字校园为基础,以网络远程教育为纽带,面向学习化社会推进高等教育的进程。赵全超(2004.6)[11]认为高校信息化是指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充分整合并应用在高校教育系统之中。沈培华(2001.11)[12]认为,高校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实现高校校园的网络化、管
7、理的科学化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赵国栋(2004.4)[13]则阐述“高校信息化”,即以信息通讯技术(ICTs)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数字化校园为技术构建基础的系统建设工程。很多专家学者在充分肯定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就的同时,也并不讳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毛向辉(2002.7)[14]阐述了困扰教育信息化的14个热点问题。荆晶(2005)[15]在硕士论文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意识、机制、标准、方案、资金、人员问题是导致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困境的深层次原因。陈晓东(200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