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ID:45276478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1.《诗经》中《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其耘,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答案】C【解析】由材料“千耦其耘”可判断这是井田制下奴隶在集体耕作。2.《管子·海王》载:“今铁官之数曰……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然后)其事立。”这段材料反映出A.铁制农具已为农家广泛使用B.铁制农具归政府统一管辖C.农业结构发生变化D.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2、【答案】A【解析】从材料“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然后)其事立”中可以看出,铁制农具已广泛使用,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具归属问题和农业结构的问题,故BC项错误。点睛:材料“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然后)其事立”是解题的关键信息。3.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图片可知,汉代耦犁到唐代曲辕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耕犁技术的成熟,故B正确。铁犁牛耕的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排除。精耕细作的开始

3、也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单位亩产量提高,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耕犁技术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可知,讲的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但是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自耕农富裕

4、祥和的生活状况,反而是中国古代人民过着清贫的生活,故①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来,故排除④;答案选B。5.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均田制规定露田归国家所有,不能自由买卖,受田农民死后归还国家,桑田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下,受田农民除了缴纳赋税,还必须服役。排除ABC。因为均田制指的是国家对无主荒地进行重新分配,故D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6.苏

5、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A.租佃式经营B.雇工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自耕农式经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农民租种富民(地主)的土地,耕田的人得到一半的收入,另外一半被“富民”所得,这是租佃制,明清时期它取代自耕农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A、C与“耕者之田资于富民”不符;B项属于雇佣劳动,与“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租佃制【易错警示】租佃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是战国以来随封建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一种封建生产关系形式。

6、这一制度自战国至明清,延续了两千多年。7.下列材料中,最能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二。”C.“苏湖熟,天下足。”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答案】C【解析】南宋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符合这一时期的是C。A是指南朝时江南地区农业的开发;B出现在唐朝。A、B只是量变,C才是质变,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是明朝的谚语,说明江浙地区棉纺织业发达,与题意无关。点睛:做题时首先要清楚“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然后根据时间从四个选项中找出答案即可。8.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

7、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近代的前夜”这一要求,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说的是分工精细;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说的是租佃关系;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说的是资本主义萌芽;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说的是商品经济繁荣。故此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