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岳麓版必修11.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A.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C.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最终确立答案:A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两部文献就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两
2、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解析:解读图片信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A项不符合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只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而不是封建制度;B项只是辛亥革命的功绩;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者的共同点是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给人们更多的自由和民主,故选C项。答案:C3.下图是为纪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而在当年发行的纪念邮票
3、,其发行年份应该是( ) 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解析:第一届全国人大是1954年召开的。答案:C4.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在天津选民投票日,恰逢女青年蒋宝珍要举行婚礼,她为了参加选举,把婚礼推迟了2个小时。她说:“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她所说的后一件喜事是指投票选举( )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人大代表D.政协委员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此之前,全国通过普选产生地
4、方各级人大代表参加会议。C项正确。答案:C5.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人民代表由普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解析: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项正确。答案:C6.“这种制度,从根
5、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弊病”,可知这个制度属于政党制度,故D项正确。答案:D7.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6、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解析:材料信息“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代行过人大的职权。答案:A8.“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7、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实行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此题应选C项。答案:C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解析:“归绥”“迪化”的称呼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和思想上的控制;新中国成立
8、后,人民政府将两地更名,新的称呼不再具有这样的色彩,反映出中央政府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故A项正确。答案:A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材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