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254085
大小:44.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1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桃花源记【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过程与方法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疑惑,讨论,解答,点评。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教学时间二课时课型:新课课时:四课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预习反馈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豁然(
2、huo)严然(yau)阡陌(qianmo)诣(yi)2.成语积累展示。二、导入1.作者简介:学生心中的桃花源唐寅心中的桃花源2导语: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三、课文分析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
3、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3.提问: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4.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呼陌交通,鸡犬相闻。6.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
4、至其家,皆出酒食。7.提问: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8.提问: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9.提问: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10.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
5、暗示桃源是虚构的。11.提问: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四、小结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
6、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五、板书设计1、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优美)2、进入桃花源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怡然自乐(生活安定)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3、离开桃花源导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无问津者似有而无的理想社会六、作业1.课后练习。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