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226711
大小:65.3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写作训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自由写作实践写作训练大纲人教版第三册写作目标1.本单元自由写作训练学学写短诗。2.学会欣赏诗歌的意象及意境。思维导引诗,是最简约、最精练的。如何写短诗呢?1.从想象中把握意象(形象)想象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譬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了解了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开始进入对诗的本身的理解,这时,在眼前展示的是诗的形象,这是诗人想象的产物。欣赏活动可以认为是对于诗人想
2、象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我爱这土地》的形象的核心,是一只不懈地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歌唱,死后连羽毛也奉献给土地的多情鸟。诗人借这只鸟的形象来表达他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的情怀。读诗的全过程,想象活动,都是围绕这只鸟的形象而展开的。对于诗中爱国主义激情的把握,是通过对于这只热爱土地的鸟的想象而获得的。离开了这些,将一无所获。《金黄的稻束》中的“稻束”本是极平常具体的事物(形象),熔铸进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特定的感受思悟,即为意象。欣赏这首诗,首先是从诗人提供的形象上开始我们的想象活动。“稻束”“秋天”“田”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衬映
3、出“割”“收获”“肩荷”的“母亲”,自然是辛劳勤苦的,我们可以想象“母亲”的满面风霜和泥泞中的孑然独立,“母亲”该是“疲倦”的吧,可有感伤?不,品读进去,我们会发现诗人用“金黄”“满目”“高耸”精心雕琢的是“伟大”的“雕像”。诗人也并没有交代这位母亲的年龄、容貌以及衷肠低诉,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母亲”的美丽和诗人深怀着的钦敬。2.从抒情中寄托情思由于交代情节、描写人物不是诗的擅长,因此,诗不可能更多地告诉什么,诗的特点在抒情。读诗并试图达到正确欣赏,主要不在于通过诗了解更多的事物。与其说是为了了解,不如说是为了感动。作为读者,希望通过
4、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我爱这土地》也好,《金黄的稻束》也好,诗人的“别肠”并非神秘不可捉摸,欣赏者设身处地,甚至化身其中,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的经历。这就是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练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欣赏中必经的一道“工序”。上述情况在诗中通常被称为含蓄,即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众多的内容蕴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约的形象中来。
5、下面是臧克家的《老马》诗中的句子: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里写的是老马,但欣赏时,可以放开来想象它的寓意——诗是鼓励这么做的——我们相信:诗人写出来的是不堪重负的老马,而诗人心中要说的是他对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坚韧的毅力的赞美。3.从含蓄中咀嚼真味一般说来,优秀的诗篇总是避开直说,由于不直说,因而增加了欣赏的困难。正常的状况,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象的自由。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喻着什么。这是诗的一般规律,也
6、是欣赏诗歌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思想准备,或者叫做训练。当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我们当然知道,它的意思并不限于字面所传达的,它有着更为深远的含意。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涵的情思,欣赏活动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掌握上。诗是高级艺术,诗需要咀嚼再三,寻求真味。下面这些诗句,是一位青年诗人写的:我把长城庄严地放上北方的山峦像晃动着几千年沉重的锁链像高举起刚刚死去的儿子他的躯体还在我的手中抽搐我的身后,有我的母亲民族的骄傲、苦难和抗议(江河:《祖国啊,祖国》)它表述的是一种复杂的感情,长城是我们民族古老文化的象
7、征,要是把它当成了古董,而且一味地陶醉于先人创造的业绩,则长城也可能成为锁链,我们将因而停滞不前。当祖先遗留的旧物成为捆缚前进的脚步的锁链时,敏感的青年便要“诅咒”它,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苦难。这种诅咒,诗人把它表现为“刚刚死去的儿子”的形象,这种感情仍然是复杂的。他刚刚死去,但死去的又是母亲的儿子。这些诗句,表现了经历过十年动乱之后,一代青年对于封建主义余毒的憎恨以及对民族复兴的思考。4.从简约中猜想主题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它极精约,极概括,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宽阔。因为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读诗难免有时
8、要“猜”。这种猜,在别的文体可能说明意义的含混;而在诗,离开了猜想的空间却可能意味着贫乏。当然,猜想应当与真正的晦涩加以区别。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和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