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札记·随笔写作训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札记·随笔写作训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ID:29197112

大小:9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7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札记·随笔写作训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札记·随笔写作训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札记·随笔写作训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札记·随笔写作训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札记·随笔写作训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札记·随笔写作训练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札记·随笔札记写作目标1.选准触发点是写好札记的关键。2.札记应力求以情动人。思维导引一、写札记要以“感”为主1.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为触发点文学作品札记属于材料作文(不过是“材料”仅限于文学作品),所以,其写作基本遵循供材料作文的规律步骤,即:①引:引述原材料,或谓“叙读”;②提:提炼出“感想点”,以之为中心论点;③联:由“感想点”出发,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④议:对所联系的内容展开分析议论、透彻剖析;⑤结:收束全文,一般要画一个“圆”——回应材料。不过,文学作品札记也有其明显的个性特点。写作文

2、学作品札记关键要选准“触发点”(也叫“感点”),因为文学作品常常把意思蕴含和寄寓在形象中间而不是直接告诉读者,所以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首先要精读原作,从原作的内容出发,把握作品的中心,以艺术形象为触发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串联起来,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融为一体。独钟秋味(片段)——读郁达夫《故都的秋》郁达夫《故都的秋》是一篇写秋的绝妙好文,它妙就妙在作家对“秋味”的独到体会上。秋季这个时令,的确美不胜收,秋风吹,秋雨滴,可谓秋有声;秋水清,秋草黄,可谓秋有色;秋野淡,

3、秋山远,秋空高,秋雁南飞……可谓秋有形,但从来没有听谁说过秋有味。而郁达夫却慧心独钟那一片绵长不尽的秋味。他说自己所以爱北国的秋更胜南国,原因也就在这点“味”。“秋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只有到了故都,漫步于芦花丛,看看钓鱼台的柳影,静聆西山的虫唱,徘徊于玉泉的静夜,数一数潭柘寺的钟声,那个时节,才会让我异常充足地汲吮到秋的醇味。……郁达夫是一个懂秋的人。说他懂得秋,意思是说他懂得生活。因为他在本文里反复称道的北国的“秋味”,实际不过是他在几十年人

4、生旅程中所领悟体验到的生之况味。所谓秋之味,乃是生命之味。札记以感受为主,又离不开“我”这个特定身份,“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读”和“感”要有机结合。2.札记以情动人文学作品生动形象,以情动人,札记由此而“发”,无论“述读”,还是“发感”,都要力戒枯燥,最好能语言活泼,情动于衷,力求以情动人,写出积极的、美好的情感。原来,他心目里最美好的秋味,存在于那些在自然界里自生自灭、不为人所注意的普通事物中。虽然普通,但因其间一吐一纳,一个瞬间或一个流程,一脉经络或一片茎叶,无不与大千世界

5、里万汇万有相连相通,相符相全,相互谐调,相互呼应,无不包含了宇宙自然是本质的律动,显示出生命的本原,启示着人生智慧。这种“味”便是“美”。它不像“名花”“美酒”美得那么惹眼;它美得内在,美在本质,是一种内含真谛的美。郁达夫在这里谈到的晨兴、喝茶、望碧空、听鸽声之类,真是简单普通到了极点。但惟其如此,也真正捕捉到了秋的精髓。应该说这才是真正懂秋爱秋。本来,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得从最精细入手,须得细细地品,慢慢地尝,方有可能悟得生活的真义……(《读郁达夫〈故都的秋〉》)即使命运再次刁难我们,即使生活再次欺骗

6、我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我们还有“再下一次”。擦干泪水,忍着伤痛,昂起不屈的头,对自己说:“再来一次。”这就是成功的发端,这就是生命鸟的启示。只有这样,命运才会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说什么时乖命蹇,说什么机会错过,都不要说了吧!因为生活已给了我们“再下一次”的机会。(《读〈生命鸟〉有感》)3.札记的生命是它的现实性大海及其细涛——读《悲惨世界》后感我问自己:你怎么竟敢,写下这样的题目,仿佛真能弄懂眼前这部半尺高的书是怎么回事似的?你怎么竟敢,在无数研究得法的学者、专家背后探出头来,在他们丰硕而精深的

7、研究成果面前还想再评头品足似的?真的,你怎么敢呢!我回答说,哦!我敢,是因为激情。心灵撞击心灵,语言呼唤语言。在那柔软的书页边上拿铅笔写附注多么费力,我要另找一张纸。我敢,是因为谦卑。我懂得怎样看待自己想法中与学者们的重合的那部分:倍加珍爱。走进先辈的境界是我的幸运。我没有妄想在那儿看见异象。这书是什么?它的外观正如一座石窟,坚硬的花岗巨岩层层垒筑,其花纹和堆叠方式变化无穷。那些深厚的石林、凹凸的石面和玄妙的石缝都饱含稳固、沉郁而肃穆的风格,它对景仰欲进的观者说“可以”。于是不想猎奇的人看到了真正的奇

8、观,不想求思的人碰见了思想的狂潮,不想动容的人变得面目失色。洞里,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石窟的内涵。那坚实缜密地包容着这汹涌澎湃的,前者是语言,后者是思想和内容。这又是什么样的海呢?波澜壮阔。有礁石,有暗流,有狂风巨浪、断樯裂橹,有沉没的朽物、飘浮的尸骸、惊恐的眼睛、无声的呐喊,有幸存者,有最后庄严升起的圣歌。那是浩大的;那是历史。能有人再像雨果那样书写历史吗?没有了!伟大的诗人和作家都是历史学家。脱离历史、浮于虚空的文字即使能流行,也不会流传。因为文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