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II)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下列哪一项既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结构,又属于种群的基本单位( )A.蓝球藻、小球藻、黑藻B.乳酸菌、酵母菌、大肠杆菌C.洋葱、青蛙、小鼠D.烟草花叶病毒、土壤农杆菌、肺炎双球菌2.在萝卜的紫色块根细胞内,液泡(一种具膜细胞器)中含有紫红色的花青素。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主要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
2、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D.加温使水中的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3.下列对“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生命系统”是个体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为“系统”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4.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经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
3、者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5.下列是表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B.框图②内的生物中含有自养型生物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有染色体D.框图④内都具有细胞核6.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只见甲异物动,乙、丙不动,然后移动装片,发现丙异物动,甲、乙不动。据此可判断甲、乙、丙三异物的位置分别是( )A.目镜、装片、物镜 B.目镜、物镜、装片C.目镜、反光镜、装片
4、 D.物镜、装片、反光镜7、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D.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8.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物质或结构不可能出现在阴影部分中的是()A.RNAB.染色体C.DNAD.核糖体9.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的种类以及基本元素的含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主
5、要的元素是C、H、O、N、P、S,其中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B.主要的元素是C、H、O、N、P、S,其中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C.主要的元素是C、H、O、N、P、S、K、Ca、Mg,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D.主要的元素是C、H、O、N、P、S,其中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10.科学家发现了一类新的双层膜细胞器(命名为EXPO),它负责调节一种以往未被发现的蛋白质分泌途径,其潜在功能之一是释放抗菌剂至植物表面,以抵御细菌、病毒及
6、外来传染物入侵,EXPO的发现打破了植物研究界对植物蛋白质分泌的传统认识。下列关于EXPO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EXPO结构相似的细胞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B.EXPO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C.EXPO行使功能时和核糖体存在密切联系D.EXPO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11.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cm左右B.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C.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时,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下保卫细胞向左方移动D.视野
7、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12.下列关于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若用蛋清做实验材料,可以直接使用,不用稀释D.供实验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浸泡时间应该长一点,便于切片13、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