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4.1.3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课时训练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化学4.1.3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课时训练苏教版必修11.下列化合物不能由单质之间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A.FeSB.CuSC.SO2D.FeCl3解析:有可变价态的金属与硫化合时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答案:B2.反应3S+6KOH2K2S+K2SO3+3H2O中,被氧化的硫元素与被还原的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A.1∶1B.1∶2C.1∶3D.2∶3解析:化合价升高的硫原子与化合价降低的硫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2,即被氧化的硫元素与被还原的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答案
2、:B3.在空气中不易变质的是(提示:亚硫酸及其盐的还原性和二氧化硫相似)( )A.Na2SO3B.NaHSO3C.亚硫酸D.硫酸钠解析:+4价的S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6价。答案:D4.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H2SSO2B.H2SO4SO2C.SO2H2SD.SSO2解析:加入氧化剂,原物质被氧化,化合价升高。答案:A5.下列反应中,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①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②向Na2CO3溶液中加入酸化的CaCl2溶液
3、③向Na2SO3溶液中通入Cl2,再滴加BaCl2和稀盐酸 ④向Na2SO3溶液中加入H2O2后再加入BaCl2溶液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Na2SO3会被O2、Cl2、H2O2氧化成Na2SO4,所以①③④中加入BaCl2溶液能生成BaSO4白色沉淀。答案:A6.将碘水滴入Na2S溶液中,溶液变浑浊;将溴水滴入KI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Br->I->S2-B.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Br->I
4、->S2-C.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Br->I->S2-D.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2->I->Br-解析:S2-能还原碘,I-能还原溴。答案:D7.火山喷发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气体,二者相遇后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硫黄,在火山口附近积累下来。下列关于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B.在一定条件下,硫单质可与许多金属单质化合C.硫蒸气与铜反应可得到硫化铜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解析:硫是一种黄色的难溶于水的晶体,故A
5、错误;硫蒸气与铜反应得到的是硫化亚铜,故C错误;硫在空气中或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硫,故D错误。答案:B8.将1molSO2气体通入Br2的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使溶液褪色并生成两种酸。反应中转移电子数和还原剂分别是( )A.2,H2SO4B.4,SO2C.2,Br2D.2,SO2解析:,这是SO2体现还原性的重要反应,反应中还原剂是SO2,整个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答案:D9.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溶液乙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乙变成丙。在丙里加入硫化钠生成气体丁,把
6、丁通入乙得到沉淀戊。甲、乙、丙、丁、戊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正确的顺序是( )A.SO3、H2SO4、H2SO3、H2S、SB.SO2、H2SO3、H2SO4、SO2、SO3C.SO3、H2SO4、H2SO3、SO2、Na2SO3D.SO2、H2SO3、H2SO4、H2S、S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可顺利推出各种物质,对照答案直接选出即可。答案:D10.汞蒸气有毒。(1)万一把汞洒出,可以在有汞滴的部位撒一层硫粉,这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室内有汞蒸气时应进行通风以降低汞蒸气的浓度,这时通风口
7、装在墙的 (填“上”或“下”)部的效率高。 解析:汞可以和硫化合生成硫化汞,汞蒸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通风口应装在墙的下部。答案:(1)Hg+SHgS (2)下11.亚硫酸钠中有+4价的硫,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现有试剂:溴水、Na2S溶液、Na2SO4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氨水。(1)要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有 ;看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要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有
8、;看到的现象是 。 解析:Na2SO3中硫元素的价态是+4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以被氧化剂(Br2)氧化成+6价,表现出还原性;又可以被还原剂Na2S(酸性条件)所还原,表现出氧化性,其反应如下:(1)Na2SO3+Br2+H2ONa2SO4+2HBr,(2)2Na2S+Na2SO3+3H2SO43Na2SO4+3S↓+3H2O。(1)中Br2被Na2SO3还原为无色的HBr而颜色消失,(2)酸化的Na2S与Na2SO3反应生成了淡黄色的S。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