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2.1.2氯气的性质课时训练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化学2.1.2氯气的性质课时训练苏教版必修11.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 )A.只需在室内放一盆水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D.用湿毛巾或浸有Na2CO3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解析:Cl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故A项错。Cl2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应逆风并向地势高的地方跑,才可以脱离危险,B、C项均错。答案:D2.下列反应发生时,会产生棕色烟的是( )A.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B.金属铜在氯气中燃烧
2、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D.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解析: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烟。答案:B3.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晾晒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更好的原因是( )A.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被氧气氧化了,增强其漂白效果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漂白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生成了次氯酸D.漂白粉溶液蒸去了部分水分,浓度增大了解析:漂白粉起漂白作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成次氯酸,放置一段时间的漂白粉溶液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更充分,生成的次氯酸更多,漂白效果更好。答案:C4.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
3、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解析:氯气遇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和干燥的有色布条都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故A、B无法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C中由于Cl2和HCl都能使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答案:D5.制氯水最好的方法是( )解析:氯气有毒,要进行尾气处理。答案:C6.将Cl2制成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漂白和消毒作用B.使它转化为较稳定的物质,便于保存和运输C.使它转化为较易溶于水的物质D.增加氯的含量,有利于漂白、消毒解析:次氯酸不稳定
4、,易分解,不便于保存和运输,而漂白粉较稳定。答案:B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在Cl2中燃烧会产生苍白色火焰B.氯水用于漂白表现了HClO的强氧化性C.漂白粉是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氯化钙D.漂白粉应密封保存解析:漂白粉是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答案:C8.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两种单质间直接化合制取的是( ) A.FeCl3B.CuCl2C.HClD.FeCl2解析:氯气可以与绝大多数金属或非金属化合,在与可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被氧化成高价态(如FeFe3+,CuCu2+),而FeCl
5、2中的铁是+2价的低价态。答案:D9.某工厂在山坡坑道的仓库里存放贮有氯气的钢瓶。某天,有一只储存有氯气的钢瓶损坏,造成氯气泄漏,在场工人采取以下措施,请选择填充并简述理由。(1)处理钢瓶的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简述理由 。 A.钢瓶推到坡下的小河里B.把钢瓶丢到深坑里,用石灰填埋C.把钢瓶扔到农田中(2)钢瓶处理后,工人应立即 (填字母),简述理由 。 A.转移到坡下B.转移到坡上(3)若在场工人没有防毒面具,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最适宜采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 A.NaOH
6、 B.NaClC.Ca(OH)2D.Na2CO3解析:(1)氯气有毒,用石灰可以把它转化为无毒的CaCl2。(2)氯气密度比空气的大,钢瓶处理后,工人应立即转移到坡上。(3)Na2CO3能够吸收氯气,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Na2CO3水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NaOH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使用。答案:(1)B 氯气有毒,用石灰可以把它转化为无毒的CaCl2(2)B 氯气密度比空气的大(3)D10.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 。
7、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①是由于 ; ②是由于 。 简述如何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还是② 。 解析:能使变红的酚酞褪色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中和碱性)或过量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HClO将变红的酚酞漂白。若要设计实验证明褪色的可能原因,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说明是HClO漂白作用的结果;若再出现红色,说明是氯水与NaOH溶液反应,碱性减弱的原因。答案:(1)在阴凉处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2)①次氯酸将酚酞漂白 ②氯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碱性减弱 向褪色
8、后的溶液里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变红,说明是原因②,否则是原因①11.某校课外小组的学生,利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了一平底烧瓶的氯气,同时制备了一平底烧瓶的饱和氯水,探究完成了以下性质实验。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