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1.3物质的聚集状态课时训练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化学1.1.3物质的聚集状态课时训练苏教版必修11.相同物质的量的各种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A.粒子大小不同B.粒子质量不同C.粒子间距离不同D.粒子间作用力不同解析:固体、液体微粒间间距很小,当微粒数一定时,粒子大小就成了决定体积的主要原因。答案:A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molH2的体积大于22.4LB.1mol任何气体,体积均约为22.4LC.0.3molN2和0.7mol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总体积约为22.4LD.常温常压下,1
2、8g水的体积约为18mL解析: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都约为22.4L,B选项缺少标准状况条件。答案:B3.在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98gH2SO4B.6.02×1023个N2C.44.8LHClD.6gH2解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其占有的体积越大,6gH2的物质的量为3mol,最多,占有的气体体积最大。答案:D4.在标准状况下,下列气体密度最小的是( )A.CO2B.H2C.O2D.Cl2解析:摩尔质量越小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越小,选项中氢气的摩尔质量最小
3、。答案:B5.对于给定物质的量的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分子直径的大小B.分子间距离的大小C.分子间引力的大小D.分子数目的多少解析: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分子数的多少和分子间距离两个因素。当给定物质的量时,即分子数已确定,所以对于给定物质的量的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间距离的大小。答案:B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B.在标准状况下,0.3molH2与0.7molN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
4、体积约为22.4LC.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CO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D.在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几乎相等解析: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也包括混合气体,0.3molH2与0.7molN2组成的混合气体共1mol,所以体积约为22.4L,B正确;在非标准状况下,当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与标准状况相同时,1molCO的体积也可能为22.4L,C错误。答案:C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水分子,其本身都是固体B.逐渐加热升温,碳酸氢铵也可体现出三态变化C.面包是固体,但
5、在受压时体积缩小,故可以说固体易被压缩D.在水蒸气、液态水和冰中,水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解析:物质的固、液、气三态是大量分子聚集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故单个分子不能说聚集状态,A错。碳酸氢铵受热时,在熔化之前就已分解,故无法体现本身的三态变化,B错。面包不是单一的固体,它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是其中的气体被压缩排出所致,而不是固体本身被压缩,C错。在水的三种状态中,其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只是运动的方式、速率不同,故D对。答案:D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B.1m
6、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C.标准状况下,1mol水所占有的体积是22.4LD.标准状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约是1mol解析: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A没有说是在标准状况,B没有说是气体,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所以A、B、C不正确。答案:D9.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A.CH4B.N2C.H2D.SO2解析: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气体,摩尔质量越小,物质的量越大,体积也越大。答案:C10.标准状况下有:①6.7
7、2L甲烷(CH4),②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③13.6gH2S(硫化氢)气体,④0.2molNH3(氨气)。将它们由小到大排列(用序号表示):(1)体积: ; (2)密度: ; (3)质量: ; (4)氢原子数: 。 解析:分别计算出各气体的物质的量:n(CH4)=0.3mol,n(HCl)=0.5mol,n(H2S)=0.4mol,n(NH3)=0.2mol。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故体积应为④<①<③<②;氢原子数为②<④<③<①;相同条件下,
8、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即①<④<③<②;由n=计算出各气体的质量大小顺序应为④<①<③<②。答案:(1)④<①<③<② (2)①<④<③<②(3)④<①<③<② (4)②<④<③<①11.汽车常装有安全气囊,当发生强烈碰撞时,瞬间引发以下反应:NaN3Na+N2↑(未配平),所产生的气体快速充满气囊,可以达到保证车内人员安全的目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