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98419
大小:79.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 理(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xx-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理(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充满爱国激情、让人热血沸腾的《马赛曲》,激励着法国人民奔赴前线;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如战斗的号角,鼓舞中华儿女团结抵御外敌。这是因为()A.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B.文化促进个人的发展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各国文化各具特色【答案】C【解析】【详解】充满爱国激情、让人热血沸腾的《马赛曲》,激励着法国人民奔赴前线;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如战斗的号角,鼓舞中华儿女团结抵御外敌。这是因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适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A、B描述均是不科学的;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2.采撷众多与中秋节有关的文化。其主要蕴含和表达了“家”与“国”的情怀,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节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①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③包含着生活中的民族风土人情,反映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愿望④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答案】D【解析】【详解】①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征。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同时④选项中“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的表述也是错误的,排除④。中秋节文化主要蕴含和表达了“家”与“国”的情怀,同时,中秋节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这说明了中秋节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包含着生活中的民族风土人情,反映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愿望,故②③入选。故选D。3.文化素养就是不需要别人来提醒的自觉,自觉约束自我、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体现着一个人的气质,道德水平。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A.精神、理念、信仰B.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道德情操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知识、能力、态度【答案】C【解析】【详解】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ABD都是文化素养的一部分,但都不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排除。故选C。4.“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语言强。”当今的全球“汉语热”与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密不可分。材料说明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强国首先就要强语言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强调,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语言强,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引发了当今的全球“汉语热”,这说明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故①②正确;材料没体现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③不符合题意;强语言有助于强国,但并不意味着强国首先就要强语言,④选项的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5.xx12月,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召开。受表彰的文明家庭反别于一般家庭的重要表现就是,他们更注重言传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休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这告诉我们( )①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②文化氛围无时不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③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传承家庭美德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①说法不妥,排除;文明家庭中,言传身教,体现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②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而非决定,③错误;通过文明家庭的家教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6.新年伊始,央视一档原创新节目《朗读者》一播出就引来好评如潮。选用一段精美的文字,通过朗读这种平常媒介来展现出文字背后的精彩人生故事,节目回归到“老百姓”和“生活”原点,让镜头充满真诚,让内容富含人文的温度,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由此可见()①大众传媒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②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①错误;《朗读者》节目,通过选用一段精美的文字,采用朗读来展现文字背后的精彩人生故事,以“老百姓”和“生活”为原点,让镜头充满真诚,让内容富含人文的温度,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这说明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故②③正确;材料没体现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7.殷商时代王室使用的甲骨文,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以实物形态保存和呈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xx11月,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正是其价值得到世界公认的体现。甲骨文的价值在于A.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B.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体现民族历史文化成就C.是民族情感集中表达的载体D.标志着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答案】B【解析】甲骨文并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A项不选;甲骨文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体现了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B项正确;甲骨文并不是民族情感集中表达的载体,C项不选;印刷媒体的推广标志着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8.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人们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有()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④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民族文化。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①④符合题意。9.《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进社区,开展敬老活动。这表明①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②民族节日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应积极保护③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④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民族节日不是世界文化遗产,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传统习俗优秀和落后之分,优秀的传统的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故排除。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因此透过重阳节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故①正确。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进社区,开展敬老活动,这表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故③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地位它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0.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一些思想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主要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具有批判性D.传统文化具有开放性【答案】B【解析】【详解】孔子的一些传统思想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主要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B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可见,材料没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体现传统文化具有批判性和开放性,故CD排除。故选B。【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提示: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11.《中国农民歌会》打破了“明星叙事”,走出了“创意危机”。该节目上的歌手们有农妇,有菜贩,有草原上的环保宣传员。虽然他们音色仍有不完美之处,技巧还可再磨炼,但他们的歌声没有无病呻吟、鲜少浮夸煽情,那种质朴刚健的审美、阳光向上的气质,颇打动人心。材料启示我们( )A.有的文化创新来自实践B.文化创新要依赖于农民的智慧C.内容的创新要服务于形式创新D.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答案】D【解析】文化创新来自实践,并不是有的文化创新来自实践,A项不选;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是说要依赖于农民的智慧,B项不选;内容的创新要服务于形式创新观点不正确,C项不选;《中国农民歌会》打破了“明星叙事”,走出了“创意危机”,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D项正确。 12.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座让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更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一精神①是激励中华民族紧密团结的巨大物质力量②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④是对伟大的时代精神的丰富发展和生动诠释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紧密团结的巨大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①说法错误;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13.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良莠难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古典诗词不是不可以逾越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文化的发展,①不选;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可见,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②③正确;④选项中的“良莠难辨”表述错误,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14.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们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品格;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广阔胸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者担当;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坚毅韧性;有“论必做,做必成”的务实品行;还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伟大志向。文学者认为,我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因为()①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秉性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注重吸收其他国家的外来文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①题肢错误,不选。我国注重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外来文化,④题肢错误,不选。②③题肢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C。15.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维护国家尊严B.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D.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答案】C【解析】【详解】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故C符合题意;ABD都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排除。故选C。16.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苏鲁皖三地为争抢“琅琊”的所有权而大展拳脚,安徽滁州更是将自家琅琊山顶上的“会峰阁”改名“琅琊阁”。你如果反对这种现象,你的理由是( )①提升地方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促进旅游发展 ②扩大文化的传播,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③忽视了自身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显示文化浮躁心理 ④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争夺地名实质是争抢经济利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 【解析】题目中,因随着《琅琊榜》的热播,安徽滁州更是将自家琅琊山顶上的“会峰阁”改名“琅琊阁”,该做法忽视了自身文化遗产的价值,显示文化浮躁心理,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争夺地名是争抢经济利益;故③④入选。①②选项不是反对的理由。选D。点睛:易错点---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该观点错误。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的出现,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引发的,但不能由此认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这些令人忧虑的现象的出现不在于发展市场经济,而在于市场主体的行为是否规范以及有关部门对文化市场的监管是否到位。因此,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17.如今,现代人对着手机屏幕的浅阅读盛行,真正对诸多经典书目“啃读”却日益衰微。针对这个问题,有政协委员连续15年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建议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设为国家阅读节,以仪式感对疏于阅读的人们加以警示和唤醒。要让国民养成“不读书会有饥饿感”的习惯。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设立国家阅读节的目的在于A.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公民的文化修养B.树立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文化“一元论”C.突出加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D.正确看待儒学文化,保存传统文化的稳定性【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设立国家阅读节,以仪式感对疏于阅读的人们加以警示和唤醒,让国民养成“不读书会有饥饿感”的习惯,可见,设立国家阅读节的目的是要让公民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公民的文化修养;B说法错误,坚持文化指导思想“一元论”,而不是坚持文化“一元论”;C不符合题意,加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指的是思想道德建设,这与设立国家阅读节的目的没有直接关联;D说法错误,我们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不是保持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故选A。18.“红段子”是指通过互联网,在电脑、手机等媒介上传播的一种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短信。其主要形式包括励志短句、哲理箴言、管理格言、警句良言、真情祝福、幽默小品等。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红段子”的传播创新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红段子”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③“红段子”源于高度发达的通讯信息技术④“红段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契合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红段子”是指通过互联网,在电脑、手机等媒介上传播的一种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短信,说明“红段子”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能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契合,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②④项符合题意;“红段子”是借助互联网等传播手段进行传播,并没有创新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①项说法错误;“红段子”作为一种文化源于社会实践,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成为大众传媒。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9.江苏南通的长途车司机殷红彬、乘务员郁维贞在路上扶起了一位被撞伤的老太太,事后,老太太指称司机为“肇事者”,许多网友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面对生活中的这种道德冲突,我们应该①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②努力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③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④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在文化建设中应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故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故③不符合题意;面对生活中的这种道德冲突,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故②④正确。故选B。20.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在中央的号召下,民间发起了“光盘行动”,号召国人向好面子、穷摆阔“说不”。有效遏制“舌尖上的浪费”①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对落后文化予以改造或剔除②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我国的冲击③要对传统文化发起彻底革命④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好面子、穷摆阔”是饮食文化中的陋习,属于落后文化,应该通过科学文化教育进行改造和剔除,故①正确;“舌尖上的浪费”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因此,有效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要坚持正确的消费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故④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丑陋的饮食观是一种落后文化,不属于资本主义腐朽文化,故排除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应该完全否定,故③错误。故选B。21.“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一说法说明A.哲学的发展与大自然有关B.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C.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仰望天穹”其实指人们思考的一种状态,即哲学开始于人们的思考活动,故选择C。A、B判断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D判断错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上才生产了哲学,故排除。故选C。22.通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xx-xx)》能够展望xx的远景,这进一步佐证了A.存在决定思维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水火不容的【答案】C【解析】【详解】“规划”能够展望未来,这充分说明了世界是可知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C 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世界是可知的,没体现存在决定思维,也没体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更没有体现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水火不容的,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3.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对此,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属同一哲学派别的是A.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B.天地合气,万物自生C.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D.存在就是被感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上述材料中“取决于大家的目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D与之相符;“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均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故排除选项ABC。故答案选D。考点:主观唯心主义24.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指出,“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一观点A.认为意识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B.否认了意识现象的存在,陷入了“一元论”的泥潭C.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D.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答案】C【解析】【详解】题中“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强调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统一于物质,故C正确;材料中的观点认为物质创造世界,是唯物主义观点,因此A排除;材料强调了世界的物质性,但并没有否认意识现象的存在,也没否定自然界的客观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因此BD排除。故选C。25.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比较容易,而理解社会的客观性则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不受人的任何影响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C.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D.社会的变化发展决定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答案】B【解析】【详解】理解社会的客观性则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故B正确;A选项说法太绝对,故A排除;C选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C错误;社会的变化发展与自然界的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不是社会的变化发展决定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故D错误。故选B。26.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它说起来很虚,但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今天我们更需要倡导这种精神,是因为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和自觉选择性②有了“工匠精神”就能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③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④意识源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是错误的;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今天我们更需要倡导“工匠精神”,是因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源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27.“镜像自我”理论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这一理论充分说明()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答案】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意识的本质。题中,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A符合题意;BCD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28.下图漫画《一切从娃娃抓起?》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尊重客观规律C.要有高度的革命热情D.要反对因循守旧的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通过用漏斗硬灌的方式强加给一些知识给孩子,但这并没有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这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故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可见,ACD与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9.谷歌人工智能计算机程序“AlphaGo”与中国棋手柯洁进行的人机大战,最终“AlphaGo”以3∶0胜出。有人因此而开始恐惧人工智能将会统治人类。“人机大战”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强烈关注和哲学思考。以下合理的是①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②“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来源于人的意识④“人工智能”能够替代人脑,助力人们探索世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 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①②说法正确,入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来源于客观实践,③是错误的;“人工智能”助力人们探索世界,但不能够替代人脑,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30.不同时期对经济的发展有不同的要求,从“十五”“十一五”的“科学发展观”,到“十二五”“十三五”的“五大发展理念”,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次次转变和创新。这说明()①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③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不同时期对经济的发展有不同的要求,从“十五”“十一五”的“科学发展观”,到“十二五”“十三五”的“五大发展理念”,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次次转变和创新。这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①③适合题意;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是错误的;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就是真理,而不是谬误,二者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汲取灵感,凭借优良的制作技术和丰富的视觉效果获得了观众的追捧。截止2015年8月5日 ,该片票房已超过8亿元人民币,创下国产动画电影的最高记录,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国产电影。该动画片大胆创造、合理想象,对经典充满敬意,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大圣归来》对于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昭示了一条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国产动画电影发展道路,是一部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整合国内与国外动画资源、具备世界眼光的影片。更重要的是,影片的成功开始改变国产动画的低迷状态,让国产动画的投资人、创作者和观众都重拾希望,充满期待。作为一部成功的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一个历史性标杆。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大圣归来》为什么“叫好又叫座”。【答案】①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汲取灵感,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继承、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国外优秀动画资源,推动文化发展。③立足实践,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化创新。④发挥了科学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作用,凭借优良的制作技术和丰富的视觉效果,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获得了观众的追捧。⑤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⑥推动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大圣归来》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又创下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的最高记录,坚持经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答4点即可)【解析】【分析】本题以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大众传媒、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分析《大圣归来》为什么‘叫好又叫座’”。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实践,推动文化创新;发挥了科学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作用;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坚持经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试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阅读全部材料,并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越做越火,丰富了荧屏,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走向庸俗、低俗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的文化本性。令电视从业者进一步盲目追求收视率,令有文化的观众疏离电视,进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还让老百姓思想懒惰,沉没在低级的娱乐状态中。材料二中国媒体的基本职责应该是传承文明、进行人文教化。许多专家建议主管部门应尽早在我国开展媒体教育,指导观众增进对媒体的认识。用批判的态度去接触、分析媒体信息。这不但涉及青少年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还涉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如果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能够自觉地抵制低俗化的东西。(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这一问题。【答案】(1)①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②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现象。但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媒体片面的追求收视率以求获得高经济效益而不顾及自身的基本职责,也引起了令人忧虑的现象。(2)①国家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作为媒体,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履行其传承文化的义务。③作为个人,要提高辨别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解析】【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文化生活第八课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出当代文化生活喜与忧的原因,并对文化生活中的令人忧虑的现象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学生牢固掌握课本知识,依据材料作答即可。【详解】 (1)这道题考查的是文化生活的“喜”与“忧”的原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提到“电视节目越来越多,越做越火,丰富了荧屏,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欢乐”可以看出由于文化市场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得文化生活呈现可喜的现象,但同时,“过分追求收视率”,导致文化低俗化,原因在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2)这道题考查的应对文化低俗化的措施,可以从国家、企业和个人等角度作答。“主管部门应尽早在我国开展媒体教育,指导观众增进对媒体的认识”可以回答国家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媒体,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青少年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能够自觉地抵制低俗化的东西”,作为个人,要提高辨别眼力,增强抵御能力。33.xx“两会”期间,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把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要位置。中国乡村文化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地缘和血缘为纽带、传统社会伦理为秩序的乡村社会,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乡规民约、生活信仰、传统习俗、社会禁忌等非正式制度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随着城市化推进,一方面,工业文明下的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文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另一方面,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还有市场,他们过于强调农业效益,忽略了传统乡村文化的价值。导致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面临式微的境地,丰富的节庆活动逐渐消失,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影响乡村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乡村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各地加强推进传统乡村文化振兴,留住乡愁、留住特色,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重新唤起了乡村的文化活力。丰富的民俗,淳朴的民风,缠绵的乡愁……这些乡村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让人们对乡村产生了更多的留恋,也必将会推动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有人认为,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文化已被作为落后的改造对象。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对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进行批驳。【答案】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②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忽略了传统乡村文化的价值,导致丰富的节庆活动逐渐消失,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技艺濒临失传。③肯定乡村文化的积极作用,挖掘其优秀内核,唤起乡村文化活力,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新农村建设。④只有树立正确意识,自觉抵制否认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才能重振传统的优秀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解析】【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对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进行批驳。 从材料可以看出,有人认为,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文化已被作为落后的改造对象。可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具有重要作用等方面,说明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把乡村文化当作落后文化,忽略了传统乡村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利于挖掘乡村文化的优秀内核,唤起乡村文化活力。并由此指出,要肯定乡村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树立正确意识,自觉抵制否认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重振传统的优秀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点睛】A.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34.我国古代炼丹者为寻找长生不老药,在反复的实验中,发现了峭石、硫磺(稍石和硫磺可作为医药使用)和木炭等混合物的爆炸性能,经过人们不断的改进,发明了火药。近现代以来,我国的报废弹药基本采用“火烧、炸毁为主”,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此,王泽山带领团队下工厂、跑部队,改进火药的效能、工艺,凭借着“废弃火炸药再利用”技术,使一堆堆危险有毒的过期火炸药,变成了二十余种畅销国内外的军用和民用产品,为国家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也使中国古老的发明重新绽放出新的活力。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火药发展历程。【答案】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古代炼丹者在反复的实验中,发现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混合物的爆炸性能,经过人们不断的改进,发明了火药。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的发展新问题不断出现。针对我国报废弹药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实,王泽山带领团队下工厂、跑部队,改进火药的效能、工艺,研究出“废弃火炸药再利用”技术。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王泽山带领团队凭借“废弃火炸药再利用”技术,使一堆堆危险有毒的过期火炸药,变成了畅销产品,为国家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火药发展历程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知识”,设问是“说明我国火药发展历程”。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的发展新问题不断出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