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I)一、单选题1、《左传・宣公三年》记载:“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故事。这揭示了( )A.统治中心不断变化 B.中原文明有所扩展C.家国同构理念形成 D.周朝维系分封等级2、春秋时期,“五霸争长”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被赐予“伯”称号的诸侯方可成为诸侯之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重大事件也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这说明当时( )A.“天下一家”的观念成为共识B.周王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分封制得到诸侯的严格遵守D.诸侯争霸强化了宗法制3、从血缘
2、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该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以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周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人们的祭祀。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B.推动了礼乐制度的世俗化C.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D.加速了王权与族权的分离4、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C.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
3、础D.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可5、 “这是一个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德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各层有各层的政权,所以我们可以说大夫和士也是握有政权的统治者的一部分。”这说明西周(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统治权按范围分层次划分C.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D.统治阶层维护所有人的利益6、 “王”字三横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王,天下所归往也”。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王权制度在夏朝创建B.在"皇帝"出现之前,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C.
4、王权起源于父权社会D.神权与王权分离7、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文化特点的表述不正确 ( )A."家天下"取代"公天下"B.宗族关系是基本的政治关系C.采取民主的方式推举国家最高掌权者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世袭8、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些规定( )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D.标志统一国内市场形成9、 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
5、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此时期( )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10、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 )A.推广精耕细作 B.推动社会转型C.抑制土地兼并 D.改变地租形式11、公元前580年,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鄇(侯)田,争执到晋侯那里。郤至说,鄇田所在的温邑是自己的“故地”;天子使者以温邑先后赐封的变化进行反驳,最后取得了晋侯支持,承认鄇田属“王室之邑”。该事件表明( )A.井田
6、制已经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B.国有土地的面积不断缩小C.周王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遭破坏D.晋侯主张维护土地国有制12、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B.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C.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13、为了优待官员,西晋开始实行占田制,官员按品占田,一品五十顷,以五顷为差等降。至九品十顷,至明废除。这种占田制( )A.不利于对官员的等级化管理B.杜绝了官员的贪污腐败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D.激发了官员的工作热情14、中国人
7、很早就发明了餐叉,甘肃武威齐家文化遗址和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都出土过骨质三齿餐叉。“三礼”中也记有一种“毕”的礼器,就是用叉取祭肉。但从汉代以后,筷子的地位渐渐取代了餐叉,餐叉基本被淘汰出了中国餐桌。发生此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传统饮食结构变为粮食为主,肉食为辅B.筷子实现了人们对食物精加工的需求C.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D.礼乐制度在汉代以后日益瓦解15、有学者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浅耕农业,不至因用力多寡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