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社会行为》PPT课件

《儿童的社会行为》PPT课件

ID:45190909

大小:1014.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1-10

《儿童的社会行为》PPT课件_第1页
《儿童的社会行为》PPT课件_第2页
《儿童的社会行为》PPT课件_第3页
《儿童的社会行为》PPT课件_第4页
《儿童的社会行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的社会行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 社会 行为??一切的道德都是一个包括有许多规则的系统,而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学会去遵守这些规则。——皮亚杰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使儿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能遵守社会规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道德规范包括两个方面:禁止做社会规定不允许做的事;去做社会规定应该做的事。Outlines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早期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儿童的攻击行为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变化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减少和控制攻击性行为的教育2.5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prosocialbehavior):个体想使或者使他人或群体获益的倾向和

2、行为。在儿童阶段尤其是幼儿阶段主要包括分享、谦让、帮助、合作、安慰、捐赠等。亲社会行为与利他行为的关系利他行为(altruisticbehavior)是指完全从他人的利益出发,不期待任何奖励或回报的并且是自愿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同:从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社会效果看,这两种行为的含义是一样的。异:从动机来看,分属不同层次和水平,其中利他行为是高层次的亲社会行为。1、亲社会行为的早期发展3岁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生:研究表明,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倾向。大约在3m的婴儿会对友善和不友善做出回应;21m出现较多的同情、移情。已有研究表明,儿童的

3、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助人、合作等都是在18-24m时开始迅速发展和分化的。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儿童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vs老师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vs异性小班:同性=异性中大班:同性>异性儿童亲社会行为中,合作>分享>助人——王美芳庞维国1、亲社会行为的早期发展2、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换位思考问题移情作用移情是诸如助人、抚慰、关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它激发、促进人们的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器。”(Hoffman)父母抚养方式不同文化的影响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

4、”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做出准确推断的能力。也称换位思考。赛尔曼——两难故事法故事:霍莉是一个8岁的女孩,喜欢爬树,在孩子中是爬得最好的。一天,她从一棵高高的树上摔落下来,幸亏被树枝挡住,没有受伤。父亲看见她摔下来,很担心,要她许诺不再爬树,霍莉答应了。    过了一些时候,霍莉和朋友们在放学的路上遇见了小伙伴肖恩,肖恩很焦急地告诉她们,他的小猫爬到树上,却不敢下来了。必须立即想办法,否则小猫有可能会从高高的树枝上跌下来。    霍莉是唯一能爬树帮助小猫的人。但她想起了她对父亲

5、的诺言……霍莉是否知道肖恩对小猫有什么感情?为什么?霍莉的父亲发现她爬树,会怎么想?霍莉想到如果父亲发现她爬树会有什么想法?“霍莉的父亲发现她爬树,会怎么想?”“爸爸会生气的,会说霍莉,还会说小猫会爬树你不用管它,它自己会爬上去也会爬下来”。“如果小猫真的自己下不来怎麽办”“拿一根长木棍架在树上让小猫自己慢慢的爬下来”。——欣怡(6岁)第一阶段(4-6岁)自我中心阶段:不能区分自己对事件的解释和别人的对实际事件的理解。如,对“当霍莉的父亲发现此事时,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个问题,孩子说,“他会很高兴,他喜欢小猫。”因为孩子自己很喜欢小猫,就认为别人也

6、都喜欢小猫。第二阶段(6-8岁)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这时儿童已经能意识到别人会有和自己不同的解释和观点,对上个问题的回答多半是,“霍莉的父亲会恼火,因为他不让霍莉爬树。”第三阶段(8-10岁)自我反省:儿童知道每个人都认识到别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知道不仅别人有不同的观点,而且别人也能理解儿童的观点。如果问“霍利的父亲会惩罚他吗?”儿童回答:“她知道父亲会理解他为什么爬树,所以不惩罚她。”第四阶段(10-12岁)相互角色采择阶段:儿童能从旁观者的观点看两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阶段儿童可能会说:“霍利和她父亲相互信任,所以他们能谈论为什么爬树。”第五

7、阶段(12-15岁)社会和传统体系的角色采择:儿童知道存在综合性的观点,而且也认识到“为了准确地同别人交往和理解别人,每个自我都要考虑社会体的共同观点。”3.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为儿童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教会儿童合作、分享的方法;引导儿童安慰、同情他人;家长、教师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2.6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与教育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变化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减少和控制攻击性行为的教育1、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变化攻击性行为概述1)攻击性行为的定义行为动机定义:攻击是以给行为所指向的人造成伤害为目标的行为(Dollard,1939)。行为结果定义:导致另一个个

8、体受到伤害的行为。行为动机定义:抓住了人类攻击性行为的伤害性本质特征,但是动机无法直接观察。行为结果定义: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