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90798
大小:58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II)(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人教必修3第1、2、3单元。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
2、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以“仁”为“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勇”等都从属于“仁”的总原则之下。“仁”以“亲亲”为出发点,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去,孟子将孔子的道德学说加以条理化,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反映出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2.先秦诸子中有人强调:“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得)不劳,其兴利多矣!”此观点应属于A.儒
3、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4.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5.《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表明董仲舒A.实现君主专制的合法化B.以暴力废除暴君的革命理论
4、C.推动儒家思想的神学化D.以天命强化儒家的德治理论6.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B.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D.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7.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B.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变
5、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8.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由此可见该理学家A.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B.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C.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9.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李贽认为“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
6、语”,非但不是“万世之至论”,而且变成了“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这种议论A.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B.是对专制君主的猛烈抨击C.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D.表明李贽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11.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12.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大一统”思想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C.宋
7、朝时,新儒学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13.英国历史学家布里曾说:“希腊民主城邦的宪政决定了普通公民具有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一个对政治有抱负的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要学会如何辩论,并在政治和伦理问题的讨论中锻炼自己。这就要求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由此可见,布里认为智者学派源于A.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B.公民之间的竞争C.城邦辩论风气的盛行D.城邦教育的发展14.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