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创新演练大冲关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创新演练大冲关 新人教版必修4

ID:45189838

大小:46.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创新演练大冲关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创新演练大冲关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创新演练大冲关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创新演练大冲关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创新演练大冲关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创新演练大冲关新人教版必修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的,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解析:恩格斯的话着重在于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和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因此B项正确。A项把物质与运动等同起来,是错误的。C项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也是错误的。运动是绝对的

2、、无条件的,因此D项错误。答案:B2.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之上。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A.①②         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瀑布是流动的,但又给人以静止的感觉,用“挂”字体现了动静结合,因此①应选;②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③正确揭示了“挂”的寓意;④不符合题意。答案:D3.为满足上海世博会期间各国参观者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

3、种新品种洋菜,根据上海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及其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解析:本题考查人与规律的关系。A项错误,是唯心主义观点。B项错误,人不能改变规律和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C项正确,人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利用规律造福人类。D项错误,思维规律也是客观

4、的。答案:C4.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当地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提出了“人退沙退”的新思路,妥善安置牧民生活,并提出了“退休牧民”的新理念,使当地被践踏多年的脆弱的草原生态得到了喘息和初步逆转。“人退沙退”的治沙新思路,说明了(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题目中治沙的“新思路”,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尊重,这种以“人退”求得“沙退”,不是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恰恰是正确

5、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因此①正确,②错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的说法错误,故排除③。以“人退”求得“沙退”,体现了人的活动对自然的影响,④正确。答案:C5.汶川地震、新西兰地震、海地地震、玉树地震、智利地震、日本地震……一系列的地震给人类带来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对地震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上述材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规律是不可认识的C.人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具体地把握规律D.人类还不具备认识地震的能力解析:要注意题干中的两对矛盾“

6、有所认识”与“完全认识”“某些”与“所有”,因此不难确定应选C项。A项与题干意思不符。B、D两项无法说明“有所认识”和“某些”,均应排除。答案:C6.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的危害越来越大。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造成的地球环境被破坏。从哲学上看(  )A.人与自然是对立的B.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C.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D.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积极改变支配自然的规律解析:人与自然应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A项表述错误。C项太绝对。D项也是错误的,规律是不能被改变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形式,使规

7、律发生的作用有益于人类。B项正确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与题干有内在联系,故选B项。答案:B[7.20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0级以上地震近800次,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无

8、条件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