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诗歌鉴赏1章节

2007高考诗歌鉴赏1章节

ID:45186124

大小:1.11 MB

页数:141页

时间:2019-11-10

2007高考诗歌鉴赏1章节_第1页
2007高考诗歌鉴赏1章节_第2页
2007高考诗歌鉴赏1章节_第3页
2007高考诗歌鉴赏1章节_第4页
2007高考诗歌鉴赏1章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7高考诗歌鉴赏1章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7高考诗歌鉴赏年份作者朝代体裁试题类型特点1994元稹唐绝句选择题咏物1995李清照宋宋词选择题叙事、抒情1996阿鲁威元元曲选择题咏史1997刘禹锡雍陶唐绝句选择题写景、比较1998贾岛唐律诗选择题写景、抒情1999杜甫唐绝句选择题写景2000赵师秀北宋绝句选择题写景、抒情2001韦应物唐律诗选择题写景、抒情2002李白唐绝句主观题议论、抒情2003王维唐绝句主观题写景、抒情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

2、蜀,一分江东。《双调·蟾宫曲》2005年诗歌鉴赏体裁分析:唐诗(7)宋诗(3)宋词(3)唐词(1)五代词(1)明诗(1)2006年诗歌鉴赏体裁分析:唐诗(7)宋诗(7)宋词(1)元曲(1)2005年诗歌鉴赏题材分析:写景(8)叙事(3)咏物(2)咏史(1)2006年诗歌鉴赏题材分析:写景(14)叙事(1)咏物(1)全国(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

3、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1)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2)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

4、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见到的。(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情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全国(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南柯子 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

5、惜春伤怀吗?为什么?(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

6、安西。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重庆: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新雷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在《新雷》中,造

7、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四川: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

8、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