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I)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I)

ID:45180198

大小:6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I)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I)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I)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I)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I)一、课内检测1.以下文言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战胜则兵罢(疲惫),我承其敝。《项羽本纪》B.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略微)折辱秦吏卒。《项羽本纪》C.何不按(放下)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D.口之宣言(公开说话)也,善败于是乎兴。《召公谏厉王弭谤》2.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召公谏厉王弭谤》是讲召公劝厉王要去“弭谤”。B.《鸿门宴》某种意义上说不是项羽和刘邦在斗力,而是范增和张良在斗智。C.《荆轲刺秦》中,荆轲失败,但其不畏强暴,义无反

2、顾,仍不失为英雄。D.从《烛之武退秦师》尾声当中,我们可以一窥晋文公的王者风范。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写出了作者徐志摩对康河、对康桥的深深依恋。(2),。有静有动,生气勃勃。(《沁园春长沙》)(3)易水送别,以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

3、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关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司空图说:“不著一

4、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诗人注重“隐”。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

5、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成熟

6、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选自《现代诗的“有”与“无”》4.下列选项中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言无言,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B.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C.“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此时无声胜有声”。D.诗人的智慧是以象

7、尽意,用“说不出”来代替“不说出”,也就是“有诗意,无语言”。5.下列选项中关于“有功夫,无痕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B.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C.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艰难过程就是“寻言”的过程,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D.《老子》说:“大巧苦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贞一斋诗说》认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是文理能通、修饰能工,这个观点

8、有一定科学性。B.诗美的本质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这里说出了诗人面临的困窘。C.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对诗美体验的精辟概述。D.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其实是一种极高的技巧。三、文学类文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