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53852
大小:339.3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0
《《仁者爱人复习》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章选择孔子关于“仁”的语录选段,阐述孔子“仁”的思想体系及其内涵。“仁”作为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与孔子政治思想核心的“礼”,是孔子《论语》的基本思想,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是对每一个人最基本要求,也是搞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保证,孟子进一步发展为“性本善”,从人性出发肯定“仁”。孔子对“仁”的论述贯穿在《论语》中,概括一下“仁”的内涵,其基本要点是“爱人”,而其具体体现则包含方方面面,诸如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不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人、关心弱者、珍爱生命等等。但是
2、孔子对“仁”理解也不片面,他也肯定管仲统一、匡正天下的“大仁”。1.本文中“仁者”的内涵是什么?2.本文中“爱人”有哪些具体表现?仁者爱人“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贯穿这个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即“忠恕”。“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人对事尽心竭力,积极为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忠是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恕是不做对别人有害的事。2.本文中“爱人”有哪些具体表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7.9)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3、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9.10)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7.27)2.本文中“爱人”有哪些具体表现?马棚失火,问人不问马对养生丧死之礼的重视与恻隐之心对盲乐师的关怀对礼的尊崇、对人态度的诚敬在钓鱼和打猎中体现的仁德之心2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答题。(4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⑴孔子在这里把“圣”当作“仁”的至高境界,他指出的推广仁爱的重要方法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作简要概括。(2分)能近取譬,推己及人,从主观愿望出发,达到博施济众的效果。⑵试联系已学内容,说说你对孔子倡导的“仁爱观”的理解。(2分)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仁爱观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节大信。24.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大多数人信奉“金钱不是万能,但没钱是万万不能
5、的”,而孔子一味夸赞颜回的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实在是迂腐悖时之论。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孔子的义利观是见利思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即使在现代社会,理想的价值观是义利的统一;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两个要点:澄清孔子的观点;明确现代社会正确的观念。答出大意即可)■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diàn),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
6、知礼?”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小呀!”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住宅,家臣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又问:“那么管仲知礼仪吗?”孔子回答说:“国君王宫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府邸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坫台,管仲府中也设置坫台。如果说管仲知礼仪,还有谁不知礼仪呢?”■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
7、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6分)甲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乙子曰:“管仲之器①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②,官事不摄③,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④,管氏亦树塞门。邦君
8、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⑤,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注]①器:器量,气度。③摄:兼职。④树:动词“立”。⑤反:通“返”。坫(diàn):古代设于堂上供宴饮时放空酒杯用的土台子。何晏《论语集解》:“反坫,反爵(酒器)之坫,在两楹之间。人君若与邻国君为好会,其献酢(zuò)之礼,更酌,酌毕,则各返爵于坫上。”22.上述两则文字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又分别有什么理由?(4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