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51028
大小:119.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10
《第三讲:新闻采访心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讲:新闻采访心理主讲:晏杰雄一、采访的定义肯·梅茨勒:采访“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二、新闻采访心理的特点1、与新闻本身特征有关。2、与采访情境有关。采访情境指记者和采访对象从主体予以规定和把握的环境。三种采访情境:绿、黄、红。3、与人际互动和心理互动有关。主体性群体性三、新闻采访认知1、认知对方:目的、合格、个性2、认知自我:五个衡量标准P109四、记者的印象整饰或印象管理1、定义指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已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具体在新闻采访中,是指
2、记者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或身体动作以及仪表风度等使采访对象对记者产生“自己人”的效应,从而缩短采访对象与记者的心理距离,使记者顺利实现采访的目的。勒温行为公式:B=f(P.E)B—BehaviorP—personE—Enviornmentf—函数勒温行为公式解析:人的行为是个人和环境的函数,P和E共同构成生活空间,即心理场。具体到新闻采访,指记者和采访对象各自的B成为对方心理场之E的主要构件,记者的行为直接采访对象的心理场,进而影响其行为。2、印象整饰的常用策略(一)、接近吸引指采访中记者有意识地运用同采访对象在
3、时空上、兴趣上的接近点或相同点缩短采访双方的心理距离,以吸引采访对象使其信赖记者,在此基础上提供记者所需的新闻事实材料。(二)、情感吸引。记者在采访中通过恰当的感情流露同采访对象达到心灵交融、情感共鸣、心理接近的状态。五、采访情境1、社会环境:客观性2、心境:主观性3、采访情境:客观和主观的统一B=f(P.E)王夫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去,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六、记者对采访情境的应用1、记者对
4、采访环境的适应时势造英难2、记者对采访环境的利用和控制(一)选择恰当的采访时机(二)借助中介(三)真诚七、采访中常见的心理误差1、观察中的偏差。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观察可能千差万别甚至错误百出。换言之,一个人在观察过程中非常容易扭曲事实,甚至完全弄错,连以客观著称的科学家也不例外。2、重视个案,忽视统计信息人们往往重视人证胜过其它类型的证据,同这种心理倾向相关的另外一种倾向是:人们更看重轶闻趣事或个案报道这一类型的信息。3、带着偏见的观察或寻找新闻材料近年来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偏见的确能够有力地制约人的观察、理解和
5、记忆。事实上,这种制约强大得使人很难设想记者会不受它的影响。偏见指人们在观察和分析材料之先,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有一种既成的心理图式,心理学上叫做期待视野。人们往往根据这个既成的心理图式去观察、分析和证实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第一种是观察偏见第二种是证实偏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