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考试题(含解析)

ID:45149911

大小:6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据史料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时期A.推行宗法制B.推行分封制C.推行郡县制D.推行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故B正确;“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分封制具有鲜明的宗法色彩,材料并非反映宗法制,A

2、排除;西周实行分封制,郡县制与“立七十一国”不符,排除C;元朝实行行省制,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结合所学西周的分封制分析解答。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A不对,分封制是“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的原因,而不是引起题干

3、所说变化的原因。B不对,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D不对,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制,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下封国被取消,因此“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考点:本题考查郡县制。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郡县制和分封制的联系和区别。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

4、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3.睢中高一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xx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朝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明代内阁。秦始皇开创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并且为后世所继承,成为绵延了

5、xx多年的政治制度;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相当于宰相,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雍正皇帝设置军机处,实现了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内阁。所以A、B、D项与史实相符,故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故选C。4.寻找历史地图中的关键词是阅读历史地图重要方法。所谓“关键词”就是能够识别地图的关键信息点。某同学在查阅地图时找出了“匈奴”“北海郡”“胶东国”等关键词。他查阅的地图应该是A.秦朝时期B.西汉初期C.北朝初期D.蒙元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匈奴”“北海郡”“胶东国”,结合所学,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并且受到匈奴的威胁,在地图

6、上可以同时出现这种信息,故B正确;秦朝废除了分封制,不可能出现“胶东国”,排除A;北朝初期没有实行郡国并行,排除C;蒙元帝国时期,实行行省制,不可能出现“胶东国”,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匈奴”“北海郡”“胶东国”,联系所学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分析解答。5.明洪武三十年,科举制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从此明朝的科举录取,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相反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这表明在明代A.科举制度更加公正公平B.更能有效选拔人才C.推动了教育的协调发展D.平衡南北方的利益【答案】D【解析】【详

7、解】由材料“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在统一参加殿试”可知,“南北线”的实行有助于平衡南北方的利益,故D正确;由材料“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相反分成了‘南北线’”可知,科举制的变化并不是为了全面的公平公正,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明代科举制实行“南北线”的选拔方式,没有体现更能有效选拔人才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反映实行“南北线”的内容,没有反映出推动教育发展的信息,故C错误。6.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入口诸货中,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其销售份额棉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