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49800
大小:149.8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卷类型A卷 河北冀州中学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含答案第Ⅰ卷一、选择题(共50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他的观点是A.行省制框架下中央和地方的冲突B.宗法制不利于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C.郡县制强化了家与国的政治联系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
2、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A.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B.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3.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4.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A.法家
3、 B.墨家 C.儒家 D.道家5.琅琊石刻记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这主要体现了A.秦始皇统一六国B.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C.秦始皇统一车轨D.秦始皇开创官僚制度6.秦代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汉朝设置中朝、尚书,魏晋南北朝的门下省与中书省等皇帝的秘书机构建立并发展起来。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些机构的设立反映了A.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发展B.中枢机构建设的逐步发展C.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强化D.社会
4、结构日益变化与更新7.数学史专家钱宝琮(1892-1974)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消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C.《九章算术》的实埔性相对有限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教授雷颐指出:“中国传统的国家观则家国同构的伦理论。……一张伦理纲常之网将个人仅仅束缚、镶嵌,将全社会仅仅笼罩起来。”“一张伦理纲常之网”“将全社会仅仅笼罩起
5、来。”开始于A.孔子提出“礼”的学说B.孟子提出“仁政”学说C.汉代确立儒学正统地位D.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9.据《新唐书》卷46《百官志》记载: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唐代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凸显宰相位高权重地位B.利于解决皇帝和宰相的分歧C.强化皇权对相权的控制D.借助强化相权加强君主专制10.南宋遗民文天祥的爱国思想中,渗透着浓厚的忠君思想;而明代遗民顾炎武的爱国思想中,却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决定这种不同的因素是A.社会主流思想B.社会分化的程度C.经济发展程度D.政治权力的变迁11.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
6、常借画讽刺时弊。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B.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C.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D.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12.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B.自身较强的适应性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D.封建君主制的需要13.明中叶起,松江“布被天下”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
7、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究其原因,可能是A.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14.《南京条约》签署后,时任江苏布政使李星浣看到条约后评论说:“闽江南钞寄合同,夸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蹉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且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由此可见A。清朝部分官员充分认识到中英签约的危害B.清朝部分官员已经形成现代国家主权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