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册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人教大纲版必修上册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册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人教大纲版必修上册

ID:45149590

大小:170.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册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人教大纲版必修上册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册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人教大纲版必修上册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册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人教大纲版必修上册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册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人教大纲版必修上册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册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人教大纲版必修上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册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人教大纲版必修上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册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人教大纲版必修上册目标:1.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形成原因,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形成原因,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原因,掌握四季和五带对人类活动的深远影响;4.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运动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重点: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形成原因;2.四季和五带的划分状况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深远影响。难点: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教法:

2、演示说明法、图示讲解法、联系实际法课时:2板书:一.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1.季节变化:冬半年夏半年昼<夜昼<夜昼>夜昼>夜昼↓夜↑昼↓夜↑昼↑夜↓秋分日(9.23)昼夜平分春分日(3.21)昼夜平分夏至日(6.22)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12.22)昼最短夜最长昼↑夜↓2.纬度变化:(1)赤道上:昼夜平分(昼=夜=12时)(2)夏至日(夏半年):由南向北昼↑夜↓(3)冬至日(冬半年):由南向北昼↓夜↑(4)极昼极夜:以北半球为例(空间、对比、时间、变化)冬半年极昼极夜夏半年春分日(0)夏至日(最大)秋分日(0)冬至日(最大)春分日(0)二.正午

3、太阳高度(H)的变化1.概念: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2.规律: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3.计算:H=90°-纬度差(纬度差=︱所求点-直射点︱)三.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依据①昼夜长短②正午太阳高度气候特征方法①欧美分至法②中国四立法阳历月分法四.五带的划分名称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依据太阳光热(气候特征)少终年寒冷中四季分明多终年炎热中四季分明少终年寒冷①阳光直射②极昼极夜②无①无②界线名称—北极圈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极圈—纬度—66°34′N23°26′N23°26′S66°34′S—意义①反映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变化规律②科学家研究

4、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第1课时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1)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三大地理意义?(2)昼夜交替的周期和意义分别是什么?(3)地方时和区时分别是怎样计算的?(4)运动物体偏移的动力和规律是什么?2.导入新课:现象原因冬天6:00起床时天空漆黑一片夏天6:00起床时天空已经大亮冬天和夏天昼夜长短不同地球公转正午物体影子冬天长夏天短正午太阳光线冬天弱夏天强冬天和夏天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冬天我们穿衣服很厚、夏天我们穿衣服很薄春天和秋天我们穿衣服不厚不薄地球上有四季之分我国北部黑龙江省2月时冰天雪地我国南部海南省2月时却艳阳高照地球上有五带

5、之分上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三大地理意义,即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从今天起我们将开始学习地球公转的四大地理意义,即1·6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中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划分、五带划分;这堂课我们先学习前两个地理意义,下堂课我们再学习后两个地理意义。二.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1.春秋分的昼夜长短2.二至日的昼夜长短3.夏半年的昼夜长短和昼夜变化4.冬半年的昼夜长短和昼夜变化5.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6.正午12时、直射点四.教师精讲1.标题说明:正相关反映昼夜长短日照时间长短太阳辐射能与昼正相关太阳辐射能在

6、地表的分布因时因地而异,这种分布的具体体现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相关反映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强弱太阳辐射能正相关2.做读图题:题号题目A冬至日B夏至日C春秋分123直射点的纬度南回归线23°26′S北回归线23°26′N赤道0°昼最长的纬度南寒带66°34′S~90°S北寒带66°34′N~90°N相同昼=夜=12时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由南向北昼↓夜↑由南向北昼↑夜↓相同昼=夜=12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4(P)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昼>夜昼=夜=12时正午太

7、阳高度的变化最小最大居中3.昼夜长短的变化:(1)季节变化:冬半年夏半年(3.21)春分日(赤道)(6.22)夏至日(北回归线)(9.23)秋分日(赤道)(12.22)冬至日(南回归线)(3.21)春分日(赤道)①冬夏半年的划分方法: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A.春秋分:昼夜平分(昼=夜=12时)B.二至日: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昼↑夜↓春分昼↓夜↑夏至秋分、昼>夜C.夏半年:昼↓夜↑秋分昼↑夜↓冬至春分、昼<夜D.冬半年:③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A.日出日落时间: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夜长=日出时间×2=24小时-昼长夜昼日

8、出(12时)正午日落(0时)子夜日出上午下午前半夜后半夜B.昼弧夜弧长度:昼长=昼弧度数÷15°、夜长=夜弧度数÷15°(昼弧=弧BC+弧CD=2弧BC、夜弧=弧AB+弧DA=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