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40402
大小:362.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中央集权的削弱【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解析】地方制度的不完善说法有误,且不属于根源因素,故A项错
2、误;宗法制的基础是血缘,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信息与宗法制无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古都是以农业为本,而中国社会又多是自给自足的家庭农业,有相当的分散性,且根源多数都是找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事实上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呈现不断增强之势,且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
3、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城市职能向商业转变B.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D.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秦汉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发展)【解析】据材料“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可知城市职能并未向商业转变,故A项错误;据材料“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商业限制尚未被打破,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故C项错误;据材料“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可知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故D
4、项正确。【答案】D3.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B.科举制度的成熟C.贵族制度的衰落D.专制皇权的强化【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中央集权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贵族制度的衰落,故C项错误;据材料“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可知驸马出自由勋贵名臣到寒门的变
5、化,说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权的削弱,故D项正确。【答案】D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下列最能体现这种“理性选择”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B.重农抑商C.实行“海禁”D.闭关锁国【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抑制土地兼并在实施环节效果往往不理想,因为“经济人”自身也是地主阶级,所以不是理想选择,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长期坚持的经济政策,实施结果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是“经济人
6、”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故B项正确;实行海禁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但整体上属于消极防卫,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属于理性选择,故C项错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消极排外,也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属于理性选择,故D项错误。【答案】B5.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一种用人力操作的耕垦农具)所取代。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人口增长快,剩余大量劳动力B.使用牛耕的成本太高C.农耕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D.大量高产作物的引进【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
7、产工具改进【解析】古代中国农业工具的进步,有助于提高生产力,从而节约出大量劳动力,加之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地矛盾紧张,故A项错误;牛力和人力相比较,耕牛需要购买,且养牛成本较高,故B项错误;古代中国农民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一家一户式的生产模式,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主要是自给自足,很少用于交换,说明农耕经济具有分散性和封闭性,故C项错误;引进高产作物与农耕和生产力的变化无必然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6.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陕、晋籍者213名,均占7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